企業被爆虛增資產發債 發改委定調券商自查
“核查通知一出來,有些企業想把項目分類改成加快簡化審核類,試圖避開發改委的核查。但肯定沒那么容易,發改委不可能讓你那么容易過關的。”一位從事債券發行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了解到,浙江省發改委將于周三召集區域發債企業的主承銷商開會,內容或涉及到轄區內企業債自查工作的具體安排。
2013年上半年,對于券商來說注定了不平凡。繼IPO財務專項檢查和債券二級市場核查風暴之后,一級市場的債券發行也開始受到監管層關注。
5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對企業債發行申請部分企業進行專項核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對部分申請發行企業債的項目進行專項檢查。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發改委在審企業債項目有二三百個之多,而其中符合“加快和簡化審核”類的項目僅有20個左右,這意味著200余個企業債項目將面臨自查與抽查。
根據4月份發改委下發的957號文,企業債的發行審核分為“從嚴審核”、“適當控制規模和節奏”與“加快和簡化審核”。按照要求,只有最后一類不在核查范圍之內。
事實上,此前就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盡管目前仍未發生一單債券違約,但其潛在的風險仍然很大,“發改委是應該好好查一下了”。
“造假在債券發行領域確實挺嚴重的,尤其是虛增資產。”北京一位從事企業債發行的券商人士向本報記者坦言,有些企業在虛增資產上十分夸張。
“比如有的發債企業把很多實物包裝成資產,但是企業要真是破產了,那些實物根本無法拍賣。為了多募集資金,虛增資產在企業債中特別嚴重。”上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有業內人士認為,發改委此舉主要針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防范系統性與區域性風險。
今年,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曾表示,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9.3萬億元,超過2012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1.5倍,若加上債券、信托等渠道融資的債務規模,比例將更高。未來兩三年將有3.49萬億元貸款將到期。
此次發改委下發的《通知》對企業債核查方式之細致、處罰力度之嚴厲,也讓債券業內人士感受到了發改委對問題的重視程度。
如《通知》中規定,在自查與核查過程中發現問題隱瞞不報的,若屬于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的,將暫停受理該區域所屬企業發債申請。“這一條挺狠的,把大家利益都綁在一起。”一位債券人士對此表示。
盡管距離文件下發僅4個工作日,但部分券商已經開始忙于展開自查,不過也有券商自查工作尚未有任何動靜。
“我們已經開始自查了,最近比較忙。”上海一家中小型券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而另一家中型券商的債券業務人士也表示,公司自查已經開始進行了,“正在忙這個事”。
但也有券商進展相對緩慢。“公司已經在開始布置工作了,在等領導統一安排進行自查。”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公司后臺會統一安排核查工作的內容,目前正在統一安排。
“我們還沒有進行自查,各家券商自查有早有晚,很正常,通知也才沒出來幾天。”深圳一家券商的債券人士表示。
該人士認為,關于企業債自查,除下發的《通知》外,還應有具體的細則指導,否則操作性不強。
事實上,《通知》中也沒有公布各中介機構的自查結束時間以及抽查時間等。記者采訪的多位券商人士也表示,并不清楚自查結束的具體時間。(張小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