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債市猜想:牛弱熊強 票息為王
經歷了2012年的快速擴張,對于2013年的債券市場,市場研究機構的判斷更趨謹慎。各大機構的觀點綜合起來可以表述為:在經濟小幅回暖、通脹溫和可控,貨幣政策將以中性為主,資金面保持總體穩定的大趨勢下,2013年債市難以出現趨勢性行情,市場或可捕捉波段性機會,而“票息為王”或成債券投資主線。
猜想之一:
大擴容后出現違約“第一單”
實現概率:70%
根據全球數據提供商D ealogic統計,2012年中國債券發行量高達4511億美元,創歷年新高。中國發債規模也由2011年的全球第七位躍升至2012年的第三位,僅次于全球發債大國美國和德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3年債市擴容的現象將會持續。一方面,債券融資利率更市場化,成本明顯低于銀行貸款,可發債的企業多數會放棄貸款而選擇發債;另一方面,隨著經濟企穩,2013年企業的開工意愿增強,融資需求也將更加旺盛。此外,低風險理財需求持續攀升,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激發了普通投資者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關注,從而在債市供需兩端都能獲得充足的動力,債市擴容的空間仍然較大。
在大規模擴容的同時,2012年以來對于債券尤其是信用債違約風險的擔憂也在加劇,然而中國債券市場到目前仍保持著“零違約”的紀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這樣描述中國資本市場的“兩個不正常”———債市不違約和股票不退市。在股票不退市的“神話”已然打破之后,債市違約“第一單”似乎為時不遠。
2012年,由于在海龍事件和賽維事件中接連出現政府“兜底”,導致市場對信用風險已極端麻木,但這種人為抑制違約的狀態顯然不可持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時文朝近期亦表示,未來債券市場違約事件會成為一種常態。
從目前出現過違約風險的幾家企業來看,都屬于銀行承銷的客戶,而對于任何一家銀行來說,誰都不想背負第一單違約的“罪名”,因而通常都會協助政府和企業緩釋風險。但隨著券商承銷債券業務增多,券商的資金實力遠遜于銀行,其未來的違約幾率相對較高。
猜想之二:
債市監管進一步加強
實現概率:90%
2012年,債券市場的監管得到進一步加強。2013年,這種趨勢仍將延續。
2012年12月20日,證監會通報了陳玉璟債券市場操縱案,并對此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這也是我國首起債券市場操縱案。
根據通報,證監會于2011年12月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監控發現的線索對陳玉璟債券市場操縱案立案調查。經查,陳玉璟通過控制本人及其親屬的4個證券賬戶,操縱相關債券交易價格。2011年7月19日14:59后,陳玉璟以91.90元交易某只債券2手,致使該債券收盤價為91 .90元,跌幅5 .27%。2011年7月21日14:59后,陳玉璟以104.97元至110元交易該債券11手,致使該債券收盤價為103.31元,漲幅8.75%。此外,陳玉璟還用相似的手法于2011年7月19日、2011年8月22日至8月24日以及2011年9月2日操縱多只債券交易價格。
證監會認定,陳玉璟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構成了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的行為。證監會決定,依法對陳玉璟處以20萬元罰款。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債券市場是證券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促進債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是證監會的重要職責。對于債券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一直予以密切監控和堅決打擊,希望債券市場參與者以本案警示自身,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投資和交易,不要以身試法。
猜想之三:
利率品種處于“小年”
實現概率:80%
從2012年利率品種的指數回報來看,2012年總指數回報率在2.2%附近,其中國債回報強于政策性金融債回報,固定利率債券回報總體強于浮動利率債券回報,但各類債券品種的回報均未跑贏資金成本。
展望2013年,國泰君安認為,宏觀經濟在2013年將企穩回升總體趨穩。預計G D P增速上半年回升至8%,下半年回落至7.6%,而全年G D P增速為7.8%。物價方面,預計2013年物價呈現前低后高走勢,C PI到年底回升到3.8%左右,PPI將在三季度后回升到4.1%左右,此后PPI漲幅將隨經濟放緩而回落。預計2013年C PI均值穩定在2.8%左右,PPI均值回升至1.8%左右。
預計2013年上半年,利率債長端波動中樞隨經濟通脹回升而小升;下半年,經濟降通脹升使利率債也難覓大牛市。由于理財對儲蓄的侵蝕和理財資金成本較高,銀行資金成本趨升使短端利率較常年偏高局面仍難扭轉,曲線斜率仍低于歷史均值。預計政策性金融債供給和利差將保持穩定,利率小升下高票息優勢依然。
申銀萬國分析師屈慶指出,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對于利率品市場并非是好事,這可能決定了未來的利率品市場缺乏系統性做多趨勢“未來的流動性將強于2012年,流動性因素將相對為債券市場提供利多性質的支撐,總體來看,這也會給投資者提供一些波段性操作的機會。”屈慶認為,綜合衡量基本面影響和流動性影響,2013年的利率市場處于“小年”,可以指望的多為持有期總回報,分解到資本利得項目中,結果可能令人失望。
“隨著未來利率整體水平趨于平穩,傳統意義上利率債通過波段操作獲取資本利得的機會將變得稀少,未來利率品的投資將更多的來自于創新的機制和產品;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衍生品將成為控制和對沖利率風險的重要手段,日益成為利率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泰君安債券分析人士指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