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開閘放水 公司債審核或下放交易所
“在直接融資繼續擴大的背景下,債券市場特別是信用債市場仍然存在較大的擴容空間。”12月24日,南方一家券商債券融資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據我們了解,公司債承銷審核程序上不久將會大動作,其發行審核權將從證監會下放至兩大交易所。”
當天,另一家券商債券融資部負責人也對記者稱,他們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但目前尚沒有接到正式的操作文件。“由于債券發行審核涉及多個部門,估計一時半會還難以實行。”
截至截稿,本報記者尚未獲得證監會有關方面對此消息的回應。
對此,平安證券分析師吳杰認為,2012 年前11 個月,在利率債發行額同比下滑20.7%的情況下,而以企業債和公司債為主體的信用債發行額同比卻大幅增長61%,表明企業直接融資需求旺盛。
“在管理層有意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的大背景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信用債供給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國金證券分析師陳建剛稱。“目前信用債的融資成本優勢明顯,而且理財產品對債券的配置需求也很大。”
監管層開閘放水
前述券商債券融資部負責人表示,從2011年年末以來,他們就明顯感受到了管理層加大債市開閘放水的力度。
該負責人稱,今年以來,不管是發改委主管的企業債審核還是證監會主導的公司債審核,兩條通道上的債券發行審批均已放寬。“據我們了解,最多的時候,發改委就曾積壓了500家企業的發債申請。實際上,今年以來獲準發行企業債的企業很多早在2010年就遞交了發債申請的。”
同樣,證監會亦是如此。證監會在2011年年末召開專題會議,在今年年初又成立了專司債券審核的發行3處和4處,與IPO進行分道審核,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公司債的審核效率。
“此前上市公司的債券發行審核與IPO審核一樣,也要排隊走流程。這樣一來,很多公司的發債申請就積壓下來了。”該負責人稱。
此外,今年以來,為了拓寬上市公司發債渠道,證監會還放寬了上市公司債券發行的條件。其中一條
就是,上市公司可以將發債資金用于補充企業營運資金,此舉大大縮短了上市公司的發債周期。
此前,根據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同樣需要有募投項目。而一旦牽涉到募投項目,就必需要經過發改委專業司匯簽完后再上報發改委審批同意,再上報證監會。
“之前流程要多花很多時間,但如今證監會審核下來周期也就一個月左右,上市公司發債效率已大大提高。”該負責人表示。
另據同花順統計數據表明,僅以公司債發行為例,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已發行公司債累計金額已達2298.80億元,與去年全年發行1189.20億元相比,大幅增加了1109.6億元,增幅高達93.31%。
改寫債市承銷格局
債市大擴容,由券商主導的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競爭也已被改寫。
今年公司債承銷數量位居行業前十的券商分別為平安、國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中銀國際、國信、中信、廣發、瑞銀、中金。上述券商承攬的公司債承銷家數分別為21家、16家、12家、10家、10家、8家、8家、6家、6家、6家。
而去年承銷公司債“冠軍”廣發,今年已被平安反超。今年以來廣發僅承銷6家公司債,去年則為10家。而今年平安較去年新增了14單公司債承銷。國泰君安則從去年第三位升至了今年第二位,較去年的6家大幅增加了10家。不過,最大的“黑馬”當屬中信建投,其今年承銷了12家公司債,排名躍至第三,而去年其僅承銷了2家公司債,排名第18位。
陳建剛表示,隨著券商進駐銀行間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市場,料承銷格局將再生變。
11 月28 日,交易商協會公布招商、光大、廣發、海通、華泰、國泰君安、中信建投、東方、銀河和國信獲得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業務資格,上述券商有望分食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大“蛋糕”。此前,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共24家,包括22家銀行和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但中金和中信只有聯合主承銷資格,不能做獨立主承銷商。
“2012 年公司債和企業債合計承銷額預計在9000 億元左右,我們預計2013 年券商債券承銷額同比將繼續增長40%。”吳杰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