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泛濫危局:股價低迷慘遭資本狙擊
證券時報記者 范彪
深圳福田中心區的中心城購物中心附近,除了中心城、COCOPAKE購物公園外,現在在建的還有皇庭開發的晶島項目、金地的崗廈舊城改造項目也將建成3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商業地產正在中國眾多大城市瘋狂生長。
近年來,在刺激內需、鼓勵消費的大背景下,白酒上市公司、醫藥上市公司都贏來了大發展,二級市場股價大漲,但是以大商股份為代表的百貨零售類上市公司,股價卻大幅下跌,多數公司股價跌幅都超過五成。
很多投資人士都認為,百貨公司股價下跌可能主要是受到電子商務發展的沖擊,但記者采訪的一些百貨公司專業人士卻表示,影響百貨公司業績的,其實主要是各地的商業地產過剩,各種購物商城、城市綜合體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在百貨業競爭激烈的深圳,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南區董事長林木雄就分析稱,今年下半年將會有幾大購物中心入市,近50萬平方米的新增商業面積,供應的增加將會導致短時間內、局部區域內的競爭加劇,特別是中心區商業供應明顯過大。
數據顯示,在目前,中國人均商業占有面積已超2平方米,而國際平均水平僅在有1.5平方米左右。德佑地產研究主任陸騎麟表示,一些二、三線城市原本人口就不多,還大量建設超大面積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這使得很多項目最終成為空置項目。
以廣百股份為例,前兩年廣百股份四處擴張,廣百股份自2009至今年共有12家新門店(每年開4家),但這些店成為公司目前主要的“負擔”。其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并不樂觀,廣百股份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為-20%~10%,公司對業績下滑的解釋就是,營業收入增長放緩,成本費用增加,二季度市場形勢不確定性加大。
在業績下滑的背景下,廣百股份的股價從最高的18元左右跌至目前的不到8元,與廣百股份相同,多數百貨類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都極度低迷。
茂業國際2011年年報稱,集團將繼續以收購、自建及租賃等多途徑,加快在全國各區域的布局,并提出重點工作首位即是設置一個常設機構,專門負責并購項目的資源整合及文化融合。
此前有媒體報道,廣州一家去年開業、占據較優地理位置的百貨公司,在這個經濟寒冬中沒能扛住,只好尋求出讓。很多資金雄厚的百貨零售巨頭就會趁機在這個時點搶占地盤,收購這些物業。
資料顯示,茂業國際于2011年在山東菏澤和臨沂再開兩家門店后,華東門店數量增至11家,總建筑面積約為37萬平方米,成為公司最大經營片區。
除實體店并購外,茂業對大商股份的投資則屬于在二級市場的投資。據了解,5月以來,先后有多家零售百貨個股被大股東及產業資本增持。茂業商廈于5月24日至25日共增持700余萬股成商集團,廣匯集團在6月中旬增持約1600萬股友好集團,文峰股份第二大股東也在5月底增持125.13萬股份等。(范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