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量信貸雙回落 貨幣政策放松呼聲加大
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的增速雙雙回落。再結合新增信貸下滑以及實體經濟偏冷,市場呼吁貨幣政策放松的聲音增加,其中不乏降息的建議。但值得注意的是,M2增速仍處于高位,遠遠高于參考目標值,這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大劑量”放松,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增加流動性供給仍是最合適的選擇。
具體數據顯示,5月末M2余額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M1余額31.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同時,人民幣貸款增加6674億元,比上月少1255億元。
宏源證券認為,新增信貸下降和熱錢流入回落是M2增速較4月下降的主要原因,但總量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雖然新增貸款減少,但是人民幣存款仍然大幅增長 1.48 萬億,因此M2同比增速回落幅度小。值得指出的是,M2增速仍處于今年以來的高位,遠高于全年13%的預期目標。
而伴隨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銀行間的流動性也趨緊。5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2%,比上月高0.42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01%,比上月高0.46個百分點。更值得注意的是,6月以來,回購利率進一步上行,6月8日隔夜回購利率升至9%以上,銀行間流動性趨于緊張。
再結合實體經濟的疲軟,彭文生認為,貨幣政策放松的壓力加大,“目前貨幣政策處在一個微妙階段,受制于實體經濟弱而房地產市場熱的結構矛盾,貨幣政策如何演變取決于未來幾個月的經濟走勢。”
而在彭文生看來,最為可能的放松方式,是結合利率市場化改革,取消貸款利率的浮動下限。同時,針對近期飆升的銀行間市場短期利率,預計央行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流動性供給,降低銀行間市場利率。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則更為“激進”。他指出,由于中國的實際利率開始轉正,因此存在著較為明顯的降息空間,綜合實體經濟的表現,預期央行將很快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利率市場化在內的金融改革,也被分析人士看做是解決目前經濟、金融困境一攬子方案中可行的措施。彭文生就指出,結合利率市場化改革,取消貸款利率的浮動下限。
劉利剛則指出,目前,人民幣匯率不斷走強,事實上對實體經濟產生了緊縮的作用,而境內外利差的存在,也導致了熱錢的大規模流入,很多企業也將自身的發展重點放在了金融套利上,而非自身的主業,這些均導致了實體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困難。因此,中國應該推進以利率市場化為中心的金融改革,并在此過程中逐步開放資本賬戶,同時推進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形成體系,以保持政策的有效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