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民資金合作社倒閉 3200萬存款去向不明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說起農村合作社,許多人都只聽過“提升農業技能”的業務合作社,或者是“抱團銷售農產品”的銷售合作社。而對于“農民資金專業合作社”,大多數人可能都沒聽說過。
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是農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自發形成的一種資金互助合作形式,合作社可以吸納社員股金、互助金,以及發放融通資金。這種形式最早在江蘇省的村鎮一級試點,并逐漸被推廣。
然而近兩年,陸續出現農民資金合作社突然倒閉的現象。最近,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就有多位市民反映,“磚墻鎮農民資金合作社”突然關門大吉,約300名儲戶的共計3200多萬元存款不知去向。
南京市民張女士去年十月將十萬元現金存入南京高淳區磚墻鎮農民資金合作社:
張女士:當時,那個里面的老板,他跟我們是朋友。他是屬于拉資金,拉存款。
這家資金合作社位于當地集鎮的中心位置,有寬敞的門面,統一的柜臺,從外表上看,與正規的銀行沒有任何差別。
張女士:沒有區別,就是兩個字不一樣。它存款什么東西都一樣。
在存款以后張女士還拿到了一本存折,里面所登記的內容也與普通銀行存折毫無差別,唯一不同的是這里的存款利息比較高,要達到普通銀行的一倍多,而這也成為了吸引人們前來存款的一個重要原因。
儲戶:去問那個人民銀行的,去問工商銀行的,就是講他這個銀行保不保險,他們都說保險的。他是農工委批準的,有磚墻鎮那個農經站監管的,不要緊的,然后我就存三個月試試的。
今年春節,張女士準備把存款取出來,可當她再次來到這家合作社時,卻發現這里已經是大門緊閉,空無一人。她吃驚的發現與自己有同樣遭遇的人還有很多。
儲戶:我是200萬(存款)。而且都是跟朋友借的錢。
儲戶:3萬,都是兒子女兒給的,兒女給的養老錢。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農民資金合作社是在2010年8月15日成立的,成立時,當時高淳縣的多位縣領導到場祝賀,而且多家江蘇省市級媒體都將其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形式進行過宣傳,報道中稱,這家合作社“由螃蟹養殖、經銷大戶史忠國等20多人發起,注冊資本60多萬元,主營業務為在合作社內部開展資金互助服務,解決社員生產生活中的資金需求。
據了解,2006年12月,銀監會曾出臺《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若干意見》,其中,允許農村地區的農民和農村小企業,發起設立為入股社員服務、實行社員民主管理的社區性信用合作組織。按照規定,磚墻鎮農民資金合作社吸收資金的對象僅限于本鎮的農戶,而且每戶不能超過十萬元,整個過程也應該嚴控風險,并受到全程監管。但在實際過程中,這家合作社卻并沒有這么做。
儲戶:我存了100萬。
記者:講好是什么時候取錢?
儲戶:我給他的時候都是朋友介紹的,一起的。三個月,叫我們三個月不要來拿錢的。
儲戶:我們拿身份證開的戶。
直到合作社突然關閉,合作社負責人失蹤時,仍有三百多戶儲戶的存款沒有取出,整個金額達到了3200多萬元。接到報案后,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專案組進行調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