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變成洗錢工具?
虛擬貨幣,是網絡經濟的創新產物,亦是難以控制的 “黑客貨幣”。誕生第一天開始,它不僅獲互聯網企業贊譽,也觸發監管方對非法電子交易的擔憂。
本周,在線虛擬貨幣兌換機構“自由儲備銀行”因涉嫌洗錢關閉,5名員工在西班牙、哥斯達黎加和美國被捕,引發外界對虛擬貨幣遭違法使用的關注。美國檢方先前說,多個犯罪集團利用“自由儲備銀行”創立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洗錢,涉案金額超過60億美元。
“自由儲備銀行”不是近期卷入犯罪活動的唯一一家虛擬貨幣兌換機構。美國國土安全部調查人員本月指認虛擬貨幣兌換機構Mt.Gox涉嫌在美國無照經營貨幣轉賬業務,凍結這家機構美國分支的兩個銀行賬戶。Mt.Gox是全球最大以美元兌換虛擬貨幣“比特幣”的電子金融機構。
美國財政部反洗錢分支機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3月在聲明中說,虛擬貨幣兌換機構必須與其他金融機構遵守同樣法規,包括監督并向政府報告客戶的可疑行為。聯邦調查局先前也發布報告,要求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警惕犯罪集團利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全球范圍內秘密轉移資本。
多家虛擬貨幣機構已經采取措施應對不斷收緊的監管措施。為應對調查,Mt.Gox5月30日出臺新規,要求所有用戶賬戶“驗明正身”,上傳用戶身份文件后才繼續在交易平臺存取美元。其他幾家類似機構選擇收縮美國業務,以避免監管方可能采取的嚴苛監管。
對于虛擬貨幣整體產業而言,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在合理成本范圍內執行監管方規定,同時不打擊用戶使用虛擬貨幣的熱情。
所謂虛擬貨幣,指的是不經傳統銀行轉賬系統就能在用戶之間交易的電子貨幣。虛擬貨幣以多種形式存在于網絡經濟中。例如,“自由儲備銀行”發行的電子貨幣“LR”,與美元等現存貨幣以固定匯率關聯。而另一種虛擬貨幣是美國流行的“比特幣”,其價值由發行量和市場供求關系決定。
現階段,不少虛擬貨幣的使用者可通過電腦直接向世界任何地方的其他使用者進行貨幣轉移,用于購買真實商品,在交易所兌換現金或用于投資交易。支持者認為,虛擬貨幣不需使用傳統跨國貨幣交易基礎設施,手續費較低,與傳統信用卡在線支付功能相比,安全性較高。不過,多名美國司法機構官員把“比特幣”視作一種能夠實現匿名資金轉移的犯罪工具。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科技政策項目主管布里托說,根據“金融犯罪執法網絡”的聲明,從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業務的機構今后可能需要雇用全職調查專員,在用戶要求把“比特幣”換成美元時,嚴格審核用戶身份。(宿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