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被離奇盜用 銀行百般刁難不擔責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年來,隨著現代金融業務的普及,銀行卡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刷卡這個動作輕松瀟灑,但這背后隱藏的“霸王條款”和“消費陷阱”卻繞得消費者直呼“算不過”銀行,最終還是自己吃了大虧。。
近日,有多位卡主和中國之聲聯系,控訴他們“卡在身,錢卻不翼而飛的離奇遭遇”。究竟是誰這么神通廣大,盜刷了消費者的信用額度?
銀行卡在身上,卡里的錢卻被別人在外地取走了。前段時間,北京市大興區的張先生就碰到了這樣的離奇遭遇。
張先生是在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家建設銀行辦理的理財金卡,并存了一些錢在卡中。2012年11月22日,他突然接到一條短信通知,顯示卡里的錢款在異地被取走。
張先生:我在銀行辦理了一個理財金卡。因為這個卡和我的手機是聯網的,那邊一刷卡我這邊就顯示。卡是在外地被盜的,當時卡里面有1700多塊錢,被取了1600塊錢。因為我這個卡沒離身哪,我就拿著這個卡上銀行掛失去了。
發現卡內現金被取走的半小時內,張先生就趕到了建設銀行的營業網點辦理掛失,并且向公安機關報案。
張先生:警方說因為金額小,就不能專案調查,只能和其他的案件并案處理。后來報案之后通過銀行的監控系統查到,我的卡是在四川成都被盜取的,證明是卡被克隆了。
緊接著,張先生向銀行的工作人員咨詢,“這筆損失能否幫助追回?又該由誰來承擔?”而銀行方面的回答讓張先生出乎意料。
張先生:銀行也不承認,也不擔責。他說丟的錢是客戶的,銀行沒有損失,(態度)非常強硬。當時我就非常氣憤!
張先生說,銀行方面堅稱,“客戶需要自己到公安部門查詢錢款去向,銀行只有協助調查的職責,并不承擔損失”。最終,他與銀行不歡而散。無奈之下,去年12月下旬,張先生一紙訴狀將涉事的建設銀行告上法庭。
張先生:我和建行的總行、分行、支行多次聯系,他們都是百般推卸責任。后來我就說起訴吧。因為這卡在我身上沒有離身,銀行沒有盡到為客戶防范風險的義務。
張先生將建設銀行告上法庭,并做好了長期訴訟的準備。可這時,銀行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兒。
令張先生沒想到的是,還沒有等到開庭,事情就有了轉機。
張先生:后來我到法院起訴它(建設銀行)之后,他們求著我,要跟我庭外調解。因為法院也想把這個作為公開案例,這時候他們害怕了。
最終,作為消費者的張先生不僅要回了丟失的1600元,還獲得了其他賠償。
張先生:我向法院起訴的要求,它(建設銀行)全部都滿足了。賠償我的損失,并且我在這個期間的訴訟費用、通信費用、交通費用全都給賠償了。
(陳振璽 陳瑞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