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億張國家“金卡”明年集中發放
盡管銀行卡、社保卡、加油卡、公交一卡通等各類卡片已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是安全性、加密程度更高的IC芯片卡仍不可或缺,其全面替代目前通行的磁條卡將是必然。
據權威人士透露,在政策助推之下,2013年金融IC卡發放量或將翻番,社保卡發卡量將增長30%以上,兩類卡片的發放總數將超過3億張。業內初步測算,這將帶來至少50億元的采購訂單。
“一卡多用” 關鍵靠組織協調
在智慧城市漸行漸近的今天,人們對智能生活有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其中,IC卡應用尤為引人注目。銀行卡、電信卡、社保卡、診療卡、加油卡、公用事業繳費卡及交通一卡通已經成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未來,隨著物聯網不斷成熟,多卡合一將會實現,便民性的信息化市場空間值得期待。
在國家金卡工程第十五次全國IC卡、RFID及物聯網應用工作會上,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表示,金卡工程的實施,不僅推動了金融電子化與信息化進程,促進了銀行卡和智能IC卡在各行業、各地方的廣泛應用,而且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識,推動著國民經濟與整個社會信息化進程。
金卡工程是我國信息化建設四個起步工程之一,1993年就已啟動實施,至今走過了19年的歷程。它順應全球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大趨勢,從銀行磁條卡應用起步,到各類智能IC卡應用,再到物聯網RFID的應用,從技術上邁出了三大步。
截至目前,我國累計發行統一標識的銀行卡約28.5億張,行業與地方的各類智能IC卡發行80多億張,居全球第一位;2004年物聯網RFID應用被納入金卡工程重點工作,至2011年我國RFID的市場規模已達179.7億元,今年預計完成260億元,居全球第三位。
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和各種智能設備硬件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信息化浪潮撲面而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在企業商務活動中的應用開始迅猛發展,這種繁榮局面歸功于手機上配備的各種新型功能,包括物聯網感知識別RFID技術的引入。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和互聯網市場。在所有新興的手機應用中,結合智能卡及RFID技術的手機支付、應用手機進行安全防偽,以及手機電視及文化傳媒,是最被用戶看好的應用之一。
調查顯示,中國八成以上的消費者希望將公交卡、消費卡、銀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機上。預計,未來2~3年,將有50%以上的移動手機集成電子錢包功能,以便支持短距離通信,方便且安全地交易。而長遠來看,手機將可以集成幾乎所有智能卡的功能,真正實現“一卡多用”,也將為拉動RFID的需求和規模化應用,促進RFID與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到那時,全民信息化不再是“口號”。
事實上,“一卡多用”技術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最關鍵的是組織協調。國家金卡辦有關人士表示,國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推進,是一分技術、九分協調。要先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再把部門、地方的利益都協調好,構建可操作的商業模式,還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讓大家都能接受。
在這個進程中,尚待開發的市場空間的確足夠誘人。銀行金融IC卡方面,宏源證券發布的研報稱,僅考慮每年新發銀行卡的IC滲透需求,未來3年金融IC卡發行量預計增長6倍,年均將注入60億元以上的市場空間。手機支付在解決了標準之爭后,千億市場正等待電信運營商、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手機廠商、設備制造商“分食”。而伴隨著全民社保的需求,社保卡的發放將會有持續增量。
更重要的是,未來多卡融合催生出來的新的產業,會帶來新的機遇,這更值得企業去挖掘和公眾期待。
金融IC卡明年發卡量翻番
“我們預計明年金融IC卡的發放量將翻番。”中國銀聯權威人士在出席國家金卡工程第15次全國IC卡、RFID及物聯網應用工作會時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截至三季度末,今年金融IC卡已經發放7458萬張,估計到今年年底有可能突破一億張,而明年發卡量很可能接近2億張。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金融IC卡的價格為每張12元左右,以此計算,明年2億元張的發卡量,將為相關公司帶來近24億元的訂單。在IC卡產業鏈中,80%的成本集中在IC卡芯片上。因此,相關芯片及發卡公司將明顯受益于明年發卡量的大增。
金融IC卡又稱為芯片銀行卡,是以芯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根據央行要求,商業銀行要在2015年全面發行功能強大、安全性與加密程度更高的IC芯片卡來全面替代目前通行的磁條卡。
但是,換發新卡牽涉對現有POS機和ATM機進行改造需要增加各大銀行的成本,同時,金融IC卡對芯片的要求較高,國產芯片的成熟度與國外還有差距,截至2011年底,國內銀行IC卡累計發行量僅有2430萬張,占銀行卡累計發行量不到1%。
為推動銀行卡換“芯”,發改委今年支持了上海銀聯、寧波的資金結算中心等眾多單位開展金融IC卡一卡多用的試點;支持了高性能密碼芯片、安全IC卡、金融密碼模塊等一系列關鍵產品的產業化;支持了農業銀行在海南省開展國產IC卡的應用試點;支持中國銀聯和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分別建設了國家金融IC卡安全檢測中心和國家IC卡芯片安全檢測中心。
“目前,發改委正組織金融領域安全IC卡和密碼應用的專項,明年6月將開展試點。”發改委高新技術產業司副司長顧大偉介紹,該專項支持包括高性能的雙界面金融IC卡的芯片、金融數據的密碼機、簽名驗簽的服務器、安全POS機和ATM機、高性能密碼芯片、安全瀏覽器在內的六大類國產IC卡的產品。明年3月份以后,發改委要會同工信部、央行和國家密碼局對各個企業提出的產品進行公開的測試,通過測試的產品要在試點和應用的示范工程當中開始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在政策的助推下,今年金融IC卡的發放速度明顯加快,前三季度的發卡量已達7458萬張。而根據央行制定的發卡時間表,2013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均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
“目前POS機和ATM機的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大量發卡的硬件條件已經具備。”中國銀聯上述人士亦介紹,僅今年全國有658萬臺的POS機進行了IC卡的改造,ATM機的改造是40多萬臺。
而根據央行的計劃,2015年1月1日起,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合作行業領域,商業銀行發行的以人民幣為結算賬戶的銀行卡均應為金融IC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各類銀行卡累計發行數量是32.25億張,由此可見金融IC卡的成長空間。
明年社保卡訂單達28億元
加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也是明年的看點。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信息處長張加會介紹,自去年年初開始,在新發的社會保障卡當中,加載金融功能的比例逐步提升。而根據人社部與央行的通知,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2011-2012年為試點階段,2013年將全面推廣。
“2013年要加快發卡,目標初步定在1.4億張,持卡人員達到4.8億,完成 十二五 目標的60%。”張加會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人社部正在進行任務分解。按照人社部的發卡計劃,明年的發卡量將同比增長30%左右。
張加會介紹,今年年內新發的社會保障卡達1.13億張,完成“十二五”目標的任務的39%。預計今年底持卡人員基本能達到3.4億。他直言,目前一個月的發卡量,相當于“十一五”期間每年的發卡量。
截至2012年11月底,通過社會保障卡發行審批的地級以上城市達到231個。也就是說,超過75%的地區已經做好了發行社會保障卡的準備。目前,實際發卡的城市達到486個,占全部地級以上城市的2/3。
據東信和平北京辦事處相關人士介紹,一張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平均采購價格為20元左右。這意味著明年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將采購28億元的社保卡。
加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發卡量上升,也將激發金融IC卡的發放。東海證券行業分析師指出,社保基金體量巨大,對各商業銀行而言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大蛋糕”,一旦放開,各商業銀行將會爭相“覓食”,社保芯片卡的發行將成為市場行為,遷移動力大為增強。
該分析師介紹,“十一五”期間,社保基金收入復合增速為21.48%,支出復合增速為22.99%,到2011年,全年無限社會保險(不含新農保和城居保)基金收入總額達24043億元,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量為3570億元,可為開戶銀行提供巨量的存款和中間業務收益。
按照社保“十二五”規劃綱要,到2015年,將發行8億張IC社保卡,目前實際持卡人員僅3.4億人,還需發行約4.6億張才能達到目標。如果按照每張20元左右的價格測算,未來三年,還有96億元的市場空間。
隨著加載金融功能的社保IC卡市場的放量,上游芯片市場空間也將迅速擴張。東海證券預測,2012年將達到9.52億元,隨著銀行IC卡市場的啟動,對芯片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張,到2015年整個金融IC卡芯片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5億元,“十二五”期間的復合增速超過150%。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