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小有成就 市場期待成熟模式
根據2009年8月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各設一家消費金融公司進行試點,旨在通過這種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推動消費,促進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然而,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成立不到三年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何建立適合中國市場的消費金融模式,如何成為一個擴大消費需求的有效機制,消費金融公司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
試點兩年多來,消費金融公司總體運行平穩,在拉動消費上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在探尋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上還有待試點公司進一步深入探索。
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廣闊
從目前情況看,消費金融公司總體運行平穩,業務規模穩步增長,盈利水平逐步提高。數據顯示,到2012年10月底,消費金融公司的資產總額達到40.16億元,同比增加126.82%;貸款余額37.09億元,同比增加197.98%;其中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是2.28億元,占比6.15%;一般用處個人消費貸款34.8億元,占比93.85%;行業不良貸款率是0.56%;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到了300%以上;撥備覆蓋率超過200%。客戶總數為19萬多人,業務合作的經銷商一千多家,累計審核通過21萬多筆貸款申請,平均審核通過率近80%。
雖然四家消費金融試點公司體量較小,但是消費金融公司滿足了人們差異化消費信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消費增長。“與傳統商業銀行差異化的‘小額、分散、無擔保’業務特點和極具個性化的產品服務體系相比,消費金融公司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信貸需求。目前發展信用消費也成為經濟發達地區擴大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的積極作用,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如是評價。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消費金融公司80%以上的客戶是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消費金融貸款往往是他們人生的第一批貸款。消費金融產品便捷快速和親民的服務流程,對現有銀行貸款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而且隨著我國經濟和居民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消費金融市場有很大的潛力。業內人士認為,首先,隨著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隨著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對消費金融的理解日益深入,消費金融的發展將不可阻擋;其次,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支付等消費方式及消費制度的變革,也將成為消費金融業務發展的契機和平臺。此外,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大環境也給消費金融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會,以北京地區為例,儲蓄存款10月份大概2.5萬億元,如果按照1%的比例與消費金融掛鉤,市場規模就是250億元,因此,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廣闊、機遇很多。
京津試點:特色產品“貸”動消費
近年來,四家消費金融試點公司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客戶培育、產品開發等方面逐步積累了經驗,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市場的業務模式。
作為全國第一家從事消費金融服務的專業公司,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是北京銀行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北京銀行行長嚴曉燕介紹說,北銀消費金融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擔當起了“促消費、創和諧、惠民生”的社會責任,把促進耐用品消費、滿足低收入家庭學生技能培訓愿望和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環境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與此同時,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在推動和促進北京銀行整體業務轉型當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樣作為中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試點企業之一的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持消費金融牌照的全外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與當地零售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客戶提供店內消費貸款服務。這種“店內個人消費貸款”模式不同于傳統銀行的信貸業務,捷信金融消費是在各零售商店內直接向有穩定收入的顧客提供小額貸款,其服務主要滿足目前銀行業務無法惠及的中低收入客戶,為他們提供用來購買生活耐用品的資金,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截至目前,捷信已擁有員工數量近7000人,合作零售商達10500家,零售網點16500個。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的同時,捷信為這些小客戶建立起信用記錄,培養了這部分人群的信用意識,提升了他們的消費能力。
與捷信“廣撒網”模式略有不同,在嚴曉燕看來,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在北京具有三大優勢,區域優勢、客戶優勢及市場優勢。據了解,北京商品銷售額去年達6000多億元,增速在10%以上,市場潛力巨大,為北京消費金融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
而且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團隊總結出了“做大規模、做強系統、做實風控”的發展方向。嚴曉燕表示,北銀發揮“小、快、靈”業務模式的優勢,堅持三大定位:一是市場定位,把國家擴大內需戰略作為業務創新的突破點,更好地履行擴大內需的社會責任;二是客戶定位,按照為城市中低收入群體和農村地區百姓服務的發展目標,逐步形成與傳統商業銀行差異化的消費金融服務模式;三是產品與服務定位,充分發揮“無擔保、無抵押”的業務特點,為商業銀行難以惠及的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更好地提升百姓生活品質。
據悉,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種類主要包括助業貸、惠農貸、輕松貸、輕松付以及Mini循環消費貸等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產品。在耐用品貸款業務方面,北銀以駐點銷售和終端銷售商代理等合作模式,與北京地區大中電器等各類零售商家合作,推出“北銀輕松付”系列產品;在教育培訓貸款業務方面,針對傳統金融難以滿足當前職業技能、社會培訓機構學生信用貸款需求的實際情況,同教育培訓機構合作,推出了無抵押、無擔保的“北銀助業貸”系列產品;在惠農貸款業務上,北銀推出“北銀惠農貸”系列產品,有效地緩解了農村地區“貸款難”、“擔保難”問題。
捷信中國總裁史國奇先生(MichalSkocil)表示,捷信會積極響應中國政府“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的號召,不斷豐富產品類別,加大對鄉鎮地區的滲透力度,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體驗到多元化的便利金融服務。
可持續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探索
作為一個新興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消費金融試點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問題仍有待探討和解決。對內而言,試點公司在公司治理、內控建設和全面風險管理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外部環境看,市場認知度不高,金融消費者培育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嚴曉燕認為,目前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消費信貸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普遍在12%至17%之間,而我國僅為3%,消費信貸對消費結構升級的貢獻度仍舊偏小。這主要是由于國內消費金融的發展更多的是從放松信貸條件約束的角度來刺激消費,而不是通過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來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潛能,消費者的潛在消費需求沒能得到有效釋放;同時國內多數消費金融公司還存在較濃的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經營特點,在產品特色化和經營差異化方面亟待提升,業務規模較小,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和盈利模式還處于進一步探索的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消費市場規模雖然非常巨大,但是競爭壓力非常大。據北京銀監局負責人介紹,10月份銀行卡消費450億元,平均每天銀行卡刷卡消費15億元,其中消費金融所占的份額很小。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取得了進步,但是試點的示范作用仍需突破。其次,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客戶是中低收入人群,但這部分人群相當一部分是在二、三線和四線城市。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卻集中在發達地區和消費型城市,如何發揮試點引領作用,必須想些辦法,從而使試點效果得到彰顯。此外,消費金融公司還應該定位各自的發展目標,結合本地和本區的一些實際情況,做到差異化發展。
按照擴大內需和整個市場未來發展的要求,支持消費金融公司健康發展,監管部門要鼓勵消費金融公司探索適合中國市場的商業模式,在風險可控、合規審慎的基礎上支持行業創新發展,同時多角度了解國外成熟市場的運行情況,針對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集思廣益,深入研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