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雙向波動難現 人民幣超調存憂
人民幣單向升值通道自2012年7月下旬打開之后,一路高歌猛進。
截至昨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截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收6.1311,創下匯改以來最高水平。而自2012年7月25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升值2656個基點,升值幅度約為3.6%。
“我比較擔心的是人民幣在當前背景下很難實現市場主導的雙向波動?!币幻辉竿嘎缎彰姆治鋈耸吭诮邮鼙緢蟛稍L時說,“如果央行繼續目前的調控機制,人民幣超調是個大概率事件。”
自2005年實施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走勢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匯改之初的大幅上行;第二個階段是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中期的穩定震蕩;第三個階段是從2010年中期到現在維持單邊上行態勢,持續時間長達近3年,升值幅度約為10%。
尤其是自去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屢創新高。2012年11月,15個交易日中創出連續14個漲停板;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延續去年年底的強勢上行,一直圍繞人民幣波幅的強邊運行,而央行設定的每日中間價也屢創新高。截止到5月22日,進入5月以來的人民幣中間價升幅已經超過178個基點。
中央財經大學一名國際金融教授對本報表示:“從中間價近來的走勢可以看出中國央行是在主動讓人民幣升值,因為人民幣升值有助于調整經濟結構;另一方面可以減少通脹壓力?!?/font>
這符合IMF對人民幣仍然低估的評論以及贊同當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觀點。然而,就是在央行中間價與市場預期的互相實現的過程中,人民幣升值的周期似乎綿綿無絕期。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的擔憂恰恰來自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央行的中間價政策之間的自我實現預期。
其擔憂的邏輯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央行的中間價制度與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相互作用?!把胄忻咳赵O定的中間價來自于央行對市場供需的觀察,在過去很長時間,中間價持續上行,這強化了市場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而在市場上表現為對人民幣的需求的持續增加,而這反過來又對央行的中間價設置提供了貌似合理的市場依據。這樣就實現了一個自我的循環機制。”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第二是當前對人民幣的供求關系并不反映實體經濟需求,這主要是因為外圍經濟體實行大幅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大量的投資套利資金流入中國,從而加劇了對人民幣的需求。
其三是當前的人民幣匯率管理機制。央行通過過多的中間價機制干預市場,導致市場難以自主發現人民幣的合理價格;同時盡管外管局已經結束強制結售匯制度,但市場上仍然存在結匯容易售匯難的問題,這進一步加劇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上述國際金融教授也表示,當前缺乏彈性的外匯制度以及不太完善的外匯市場是目前價格發現機制缺失的重要原因。“有彈性的外匯制度和完善的外匯市場是相互呼應的,套期保值等才會出現,這樣才可以發現市場價格?!?/font>
不過現在國際上已經開始有炒作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聲音,如果二季度的數據持續走低,人民幣可能會出現反向運動。“但這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市場自發的雙邊波動,我所希望的雙邊波動是在經濟平穩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雙邊波動,而不是極端事件和極端背景下出現的反向運動?!鄙鲜龇治鋈耸勘硎荆傮w而言,一種合理的匯率制度應該有升有貶、雙向波動,我們要對匯率的變化有容忍度,不要過度評價;匯率制度與匯率政策應該服務一國國內經濟運行情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