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加快現代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壯大
證監會:加快現代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壯大
支持基金公司等上市;擬放寬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經營范圍
昨日,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提出,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潛力,同時新基金法將于今年6月起實施,也為現代財富管理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今年監管部門將著力開展完善法規體系及制度框架、推動財富管理隊伍建設、加快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等四方面工作,加快推動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實現了長足發展,從機構角度而言,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信托公司、保險機構、期貨公司、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均已成為財富管理行業的重要主體。
新基金法配套規則將逐一落地
新基金法去年年底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將于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新基金法修訂內容看,需要制定新的規則具體落實,部分現行規章、規范性文件需要修改合并,部分行政審批事項需要調整。證監會將健全完善配套規則,確保新基金法順利實施。
該負責人表示,上述配套規則主要包括:制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制定《資產管理機構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修改《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修改《證券投資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任職管理辦法》、修改制定《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制定《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暫行規定》、修改《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及《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制定《公開募集基金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及修改《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修改《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修改《證券投資基金監管職責分工協作指引》等。
這些規則中,多數已制定完成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部分擬于近期正式發布實施。
多舉措推動基金公司做大做強
上述負責人表示,加快發展財富管理行業的同時,監管部門將多舉措推動基金管理公司做大做強,具體舉措包括降低行業準入門檻,支持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參股基金公司;鼓勵基金公司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強化基金公司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積極研究推動基金公司上市等。
該負責人透露,去年監管部門修改相關規則,取消了對持股5%以下股東的資格審核,實際上就對專業人員持股打開了敞口。新基金法發布后,證監會有關部門已在著手起草有關方案,對基金公司主要股東、其他股東涉及個人的問題給予明確,解決專業人員持股相關問題也在該方案的范疇之內。
而對于基金公司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問題,該負責人說,證監會支持各類企業發行上市,資產管理行業內企業也應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經過多年持續規范發展,基金公司整體實力顯著提高,基本具備了上市的條件和基礎。
“我們將支持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符合條件的財富管理機構發行上市,使基金公司真正承擔起作為財富管理行業和國民大眾理財主力軍的重任。”負責人說。
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77家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3.59萬億元,其中證券投資基金產品1173只,證券投資基金資產2.87萬億元,社保基金資產3778億元,企業年金基金資產1863億元,專戶理財資產1730億元。基金持股市值13524.77億元,占滬深兩市流通市值的7.59%。
積極擴大RQFII試點規模
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實施了加快審批速度,修改相關法規等一系列加快QFII、RQFII發展的措施。與此同時,記者獲悉,中國證監會正在推動修改RQFII法規,擴大參與機構范圍,放寬對RQFII的資產配置限制,積極擴大試點規模。目前相關法規正在修訂過程中。
統計顯示,目前共有212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獲批投資額度合計399.85億美元,凈匯入資金約1800億人民幣,總資產超3600億元。此外,已有26家機構獲得RQFII資格,合計獲批投資額度700億元人民幣,其中,24家試點機構獲批額度合計270億元,用于發行債券類產品;4家試點機構推出在香港上市、投資境內股票指數的ETF產品,獲批額度430億元,凈匯入資金400億元。
目前QFII、RQFII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1.6%,與境外市場的外資持股比例相比,引入境外投資者潛力很大。QFII、RQFII制度實施以來,運行情況平穩,對于引入境外長期資金、引導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于下一步工作,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保持監管政策透明、開放、連續,進一步擴大QFII、RQFII的試點規模,吸引更多境外長期資金,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此外,該負責人透露,監管部門還對增加1000億元人民幣專項額度用于臺灣地區機構開展RQFII業務試點進行了研究。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經營范圍將放寬
為了進一步適應現代財富管理行業發展需求,建設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去年以來,證監會積極推動基金全行業改革創新發展,不僅在基金審核制度上出臺新的舉措,同時,在基金銷售與基金托管方面創新政策頻出,推動了我國基金行業的發展壯大。
今年1月以來,證監會推出了深化基金審核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包括取消通道制、縮短審核期限、發布適用于各類主流產品的標準化合同填報指引等,改革措施實施以來,基金管理公司上報產品比較踴躍,證監會審核時間縮短,基金產品改革進展順利。
不僅如此,在此背景下,基金管理公司產品創新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例如,2012年共發行理財基金32只,募集資金累計2374億元。此外,目前證監會正在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基金(REITs)的研究工作。
同時,針對當前基金銷售渠道主要以銀行為主的現狀格局,下一步證監會將制定《基金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修改《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同時,放寬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經營范圍,鼓勵其在符合法規的條件下開展保險經紀、信托居間(或銷售)業務;盡快出臺相應規范性文件,鼓勵基金銷售機構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建設投資者權益保護系統,研究完善行業后臺基礎設施建設等。
2012年,證監會發布《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對境內外資法人銀行開放基金托管業務;新《基金法》實施后,通過制定《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其他金融機構擔任基金托管人的準入條件、審核程序以及職責要求。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引入上述兩類機構從事基金托管業務,有助于引入境外成熟市場的先進托管經驗,推動我國基金托管行業市場化競爭,同時可以鼓勵各類機構利用自身優勢為基金財產及份額持有人提供差異化的托管增值服務。(馬婧妤 郭玉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