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鋼市面臨不確定因素需高度關注
“2013年乃至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對于鋼鐵業和鋼貿行業來說,將面臨著種種挑戰和機遇,對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需要高度重視和關注。”上海市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慶平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亮出了他的觀點和見解。
任慶平說,2013年,對國內鋼鐵行業和鋼材市場確實有不少利好因素。去年第四季度我國經濟開始回暖,實現穩步增長,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明顯回升至7.9%,環比增長2.0%;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增速較前三季度分別加快了0.1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從這些宏觀經濟數據可以看到,國內經濟形勢正在逐漸好轉。2013年,在國家穩增長政策以及政府換屆效應的帶動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或將繼續穩步回升。
任慶平繼續說道:在2012年四季度,國家發改委批復了總額約7萬億的投資項目,重點設計軌道交通、公路、機場等基建項目。同時,2013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的目標亦上調至650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將繼續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持之一。圍繞城鎮化布局,發展地上基礎設施(城際公交、城際鐵路、城際客運、支線機場)、通訊網絡、地下基礎設施(軌道交通、石油燃氣管道)將成為未來投資的重點所在。這對鋼鐵企業和鋼材市場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因素,所以預見今年的鋼市從總體看將會好于去年,鋼鐵企業和鋼貿商的日子也會相對好過一些。
談到2013年乃至中長期,影響和左右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及鋼材市場運行態勢的不確定因素時,任慶平表示擔憂,認為不要盲目樂觀,對這些不確定因素必須高度重視和關注。
接著,任慶平就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逐一的闡述。
第一大不確定因素,是國內鋼鐵業產能嚴重過剩,這是鋼鐵企業的效益和鋼材市場的穩定的一大致命傷。目前我國的鋼鐵產能已經突破10億噸,去年全國的粗鋼產量7.1億多噸,國內鋼材市場已經形成嚴重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局面,而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還只有70%,還有30%的產能沒有釋放出來,如果全部釋放,那么國內鋼市將會是一個什么模樣,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鋼鐵行業和鋼貿企業困境的頑癥。
“由于產能過剩帶來盲目擴產,令鋼材市場一直處于供大于求,同時也讓鋼鐵行業和鋼貿企業陷入惡性競爭和嚴重虧損。”任慶平說,2013年盡管我國經濟穩中求進,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有所增大,對鋼材需求強度也在增大,但這與目前鋼鐵行業所擁有的產能相比,依然“求”比“供”小得多,一旦鋼材市場略有回暖,鋼價出現回升,鋼廠的產能立即釋放,產量大幅增加,那么,鋼材市場很快就會降溫,鋼廠立馬回落。近年來鋼市出現的上漲時間短,下跌時間的運行特征,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鋼鐵產能嚴重過剩。
任慶平說,日前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目標和任務,提出,到2015年,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0%左右。該《意見》還指出,重點支持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積極支持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大幅減少企業數量,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
“提高鋼鐵企業集中度必須與淘汰落后產能、控制產能盲目擴張同時并舉,否則集中度不可能提高。”任慶平說,由于各地為了地方利益,鋼鐵產能繼續擴張,集中度不可能提高。根據2012年前11個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鋼鐵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僅為46.1%,較2011年回落了3.1個百分點。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由于我國以小高爐為主體的鋼鐵廠數量偏多,目前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依然偏低”,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仍為產能擴張的主力。至2015年,國內鋼鐵業要完成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60%左右的目標,仍存有種種困難。
“所以說,產能的嚴重過剩是直接影響2013年鋼鐵業和鋼貿商效益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也是導致鋼材市場行情跌宕起伏的一大主要因素。”任慶平如是說。
任慶平談到第二大不確定因素,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掀起,對我國中長期鋼鐵業和鋼貿商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其影響程度將會很大。對這一點,現在似乎還沒有什么感覺,還沒有引起重視。但這是全球性的發展趨勢,是時代發展的潮流。
第三次工業革命對鋼鐵業的沖擊將會更直接,迫使鋼鐵企業加速轉型升級。業內專家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工業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是可再生能源體系與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合的產物。產業革命決定經濟發展的未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經驗表明,工業革命必然與科技革命相伴而生,以“智能制造+低碳能源”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對傳統的制造業和鋼鐵業的影響極大。
比如能源互聯網,從化石燃料結構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生產智能化的低碳能源。在一幢辦公樓里,在房頂收集太陽能,在屋前裝上風能發電設備,利用地熱供暖,將廚余的垃圾轉化成生物能源,就可以發電,不需要其它的電源。互聯網技術革命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所建立起來的神經網絡。當成千上萬棟建筑開始生產綠色能源,并把它們存儲起來時,人們可以把這些電能輸送到電網中去,通過能源互聯網實現與他人的資源共享,其工作原理與現在的互聯網一樣。
這樣一來,傳統的制造業就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大潮中將被淘汰,它已無用武之地了。中國是傳統低成本制造業的代表,然而在科技驅動產業突飛猛進以及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步伐面前,中國制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有人曾斷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今后制造業中心將會從中國轉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如從“去工業化”到“再工業化”,美國正借“第三次工業革命”初露端倪的契機試圖引領全球產業分工新的布局。重奪美國競爭優勢,重振制造業就成為美國長期戰略的“軸心”。目前,美國已經正式啟動高端制造計劃,在納米技術、高端電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電子研發、高端機器人等領域發展,這將推動美國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創新集群發展,并保持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研發領先、技術領先和制造領先。
同樣,對鋼鐵業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傳統制造業的萎縮,鋼材的需求量也必將明顯減少。化石燃料結構向可再生能源轉型,人工智能、數字制造、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現代制造技術的突破和成熟,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替代傳統的制造技術,鋼材的消耗量少,而對鋼材的材質、性能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這對鋼鐵企業無疑帶來沖擊的挑戰。
任慶平分析第三大不確定因素,就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數。2013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潛在通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特別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日本圍繞海洋權的磨擦,對未來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事態的變化,存在諸多不確定的變數。在今年,這一不確定因素對國內鋼材市場的影響或許是很大的,很直接。
“上述這三個方面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每一家鋼鐵生產企業和每一位從事鋼材貿易的經營者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高度的關注。”最后,任慶平說:從總體上看,2013年鋼鐵行業運行環境要好于2012年,鋼材需求與2012年相比將有所增長,鋼材市場也將好于2013年,但今年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容低估。因此,廠家和商家對2013年的市場形勢必須保持清醒認識,針對這些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應對,不能高枕無憂,盲目樂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