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短期反彈空間猶存
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近,從市場需求和成本拉動等多個方面來看,國內豆油價格均存提升空間。在考慮到其他油脂品種運行態勢的情況下,短期國內豆油價格反彈或將持續,1305合約有望觸及9000-9300元/噸一線。
如果說前期高企的大豆價格和相對低迷的豆粕需求限制了油脂企業壓榨興趣,縮減了企業壓榨利潤,事實上也在同時為油脂企業去庫存化贏得了時間。前期在大豆價格上漲預期的影響下,豆粕和豆油價格也大幅提升,油脂企業紛紛加大開工率,特別是豆粕價格的瘋狂上漲,使油脂企業可以通過豆粕價格來適度平衡豆油價格的相對弱勢,使油脂企業利潤得到大幅提升。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外盤大豆開始回落,國內收儲政策填補了托市效應的空白,雖然表面上看油脂行業的整體利潤被限定在一個相對大的區間內,但外盤價格回落并沒有使國內油脂企業享受到成本降低的“紅利”,加之前期大量壓榨導致的庫存加壓,油脂企業利潤開始受到侵蝕,豆油價格的趨勢性反彈空間受到限制。一方面內外盤價格出現倒置,進口到港價與港口分銷價相差500元/噸,另一方面以進口大豆測算,企業壓榨利潤在-500元/噸左右,這種情況最終一定會導致市場將極大的消耗原有庫存,直到內外盤比價和壓榨利潤的回歸。
從三種油脂的相關性和可替代性來看,其價格相關程度非常高,由于棕櫚油庫存長期處于高位,在豆類價格集中上漲的時候已限制了豆油價格的提升空間,所以未來豆油走勢與棕櫚油和菜籽油價格的變化存在很大的聯系。值得一提的是,受到近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口食用植物油檢驗監管的通知》影響,可能對國內豆油價格帶來一定的提振作用。另外,棕櫚油兩大出口國即將進入產量淡季,相關出口關稅政策的調整,都將在短期內縮減棕櫚油供應壓力,對去庫存化和穩定價格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利好國內油脂市場。
2012年美國大豆通過干旱因素的放大和炒作,為本土農戶掙得了較高的利潤,也通過全球性大豆溢價方式為本國豆農提供了較高的“補貼”;本年度的北半球大豆銷售很快就進入尾聲,美國農業部也無心戀戰,目前來看全球油脂行業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南美,投向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已經進入南美“時間”。目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巴西頭號大豆產區——馬托格羅索州大豆播種已經結束,南美大豆的播種也基本接近尾聲,接下來天氣的炒作將成為市場主題,可能誘使行情出現較大波動。雖然從目前來看南美天氣良好,適度的降雨非常有利于大豆的播種與生長,但近期的天氣情況對未來的產量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旦南美天氣出現不利變化,在全球性大豆相對緊缺的情況下,市場將變得更加嚴重,程度上可能要超越北美,畢竟屬于疊加效應,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國內油脂企業,或直接導致進口豆油價格的提升。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2年,國內豆油市場可以用旺季不旺來形容,首先是前期由于受到高通脹的影響,豆油價格上漲空間被限制;其次是國內的定期拋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供應,壓制了消費熱度的產生;最后就是低價油脂品種的替代,導致豆油需求整體不足,庫存消化緩慢,近而形成惡性循環。隨著棕櫚油和菜籽油同時出現反彈走勢,油脂行業政策等相關因素的調整,相關油脂價格的替代性開始減弱,豆油的直觀需求必然上升,進而利多價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