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期貨初顯明星本色 成交量躋身期市前三
上市第二日,玻璃期貨繼續全線下行。主力合約FG1305報收1311元/噸,下跌25元,跌幅達1.87%,盤中曾一度跌破1300元。
市場人士分析,玻璃市場供過于求的矛盾短期難以緩解,而下游房地產、汽車等主要行業的低迷亦抑制了需求,近期玻璃期貨仍難改震蕩下跌的走勢。
值得關注的是,玻璃期貨昨日總成交量達到138.7萬余手,成為僅次于豆粕期貨的195.8萬余手、螺紋鋼期貨的158.9萬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為國內期市第3大交易品種,這在新品種上市后較為罕見。業內人士認為,玻璃期貨有望成為期市的新明星品種。
短期弱勢格局難改
繼上市首日的大跌之后,昨日玻璃期貨仍延續跌勢。
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見驚雷認為,上市首日玻璃期貨大跌以后,現貨市場表現相對平靜,現貨價格每噸下調了14元,報在1416元。昨日期貨FG1305合約在周一收盤價基礎上,有所下滑,在1300元上方波動,下跌幅度相當于現貨,市場情緒相對合理。期貨對現貨貼水100元的幅度有望保持。他分析,短期玻璃期貨或有技術反彈,但中長期壓力仍然較大,可能繼續下行尋底。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研究總監陶金峰指出,玻璃期貨昨日繼續活躍,成交已經超過百萬,估計日交易量能達到140-150萬手,投資者參與踴躍。早盤FG1305跌破1300點大關,近期玻璃期貨仍將以震蕩下跌為主,投資者也應當以逢高做空為主。
興業期貨高級分析師施海指出,玻璃成本中,原油占比近50%,純堿占比25%左右,因此國內外原油價格波動以及純堿價格的波動情況將對玻璃價格產生較強影響。他分析,今年以來,純堿、煤炭、重油、天然氣、電等原料燃料價格上漲以及人員工資等財務成本增加,導致玻璃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企業效益不斷下降。
從需求來看,國內玻璃消費市場中,房地產約占75%;汽車業占10%,而兩個行業目前的低迷將對玻璃市場供需關系和價格走勢造成直接壓制。施海分析,對于玻璃市場后市,由于產能較大、供應充裕但需求不旺,市場仍將延續看空心理。
成交量達138萬手
昨日,玻璃總成交量達到138.7萬余手,成為僅次于豆粕195.8萬余手、螺紋鋼158.9萬余手,國內期市第3大交易品種。
施海說,這在新品種上市后,是較為罕見的。總成交量(138.7萬余手)與總持倉量(17.2萬余手)之比達到8.06倍,說明市場資金流動性較強。“玻璃期貨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期市中成交量較大的主力品種之一”,他說。
從當日多空持倉排行榜顯示,多方前20名主力增加多單2.6萬余手至4.6萬余手,空方前20名主力增加空單2.7萬余手至5.1萬余手。施海認為,雙方力量呈多弱空強對比態勢,直接壓制期價下跌。
陶金峰則更為樂觀。在他看來,玻璃期貨有望成為商品期貨市場的一顆新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