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因素對期貨投資的影響
總體而言,工業品受宏觀基本面影響較大,農產品受供需基本面影響較大。
大宗商品市場自誕生以來,就有著不同角度的投資理論。投資理論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技術指標為指導思想,另一類則以基本面為分析基礎,其中基本面又分為宏觀基本面、供需基本面和政策基本面。本文中,筆者以基本面研究為依托,并對部分基本投資概念加以詮釋。
一談到用宏觀基本面來研究大宗商品,人們通常想到的是各類指標,有些為先行指標,有些為平行指標,有些則為滯后指標。先行指標由于對經濟走向具有較強的預測意義,尤為受關注。這些指標往往以某國或某地區為單位定時發布,在考察這些指標之前,必須明確哪些國家或地區的指標對大宗商品的影響相對較大。
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任何經濟體都或多或少受到其他經濟體的影響。毫無疑問,當前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盟的經濟狀況相對世界其他國家而言,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更為顯著。中國是許多重要大宗商品的消費國,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向的研究是分析師必不可少的功課。從這一點出發,應該首先明確,中國正處于外向型經濟向內需型轉變的初始期,現階段仍以外向型為主,外需不僅決定中國的出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走勢受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歐盟和美國兩大貿易體的影響更大。
因此,研究大宗商品僅依托中國宏觀基本面或機械套用中國經濟先行指標顯然不夠,還需要同時研究歐盟和美國的經濟運行情況及各自經濟特征。比如美國由于美元定價體系且國內消費者普遍有提前消費的特征,其內需往往較為旺盛,對大宗商品的影響也最大。而歐盟各國經濟結構差別較大,總體介于外向和內向之間的狀態,對大宗商品的影響雖然也很大,但比美國要小。
在弄清楚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特征及各自的影響面之后,下一步就可以運用經濟指標先對該經濟體加以研究,再就各經濟體之間影響程度的大小展開討論,以得到對整個世界經濟宏觀面的走向判斷。該判斷實際上給出了大宗商品的系統性走勢預測,構成了整體趨勢投機策略的基礎。
在明確了世界經濟宏觀面對大宗商品的系統性影響之后,下一步需根據受宏觀基本面影響相對大小的不同,對大宗商品進行分類。
總體而言,工業品受宏觀基本面影響較大,農產品受供需基本面影響較大。無論經濟形勢是好是壞,農產品消費相對比較穩定,供需基本面對價格的影響更為顯著。工業品由于消費彈性相對較大,宏觀面的影響往往更為直接。
此外,我們還需看到,不同經濟周期下,宏觀基本面和供需基本面對大宗商品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在經濟大幅下行、飛速上行或面臨突然轉折的過程當中,宏觀基本面影響較大,而在經濟平穩期,供需基本面作用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在經濟暴漲暴跌或面臨危機時,投資者心理預期變化受經濟數據影響波動較大,而在經濟平穩期,投資者心理相對穩定,更為關注供需基本面,其效力更容易得到反映。根據不同種類大宗商品受宏觀面系統性影響的差異,再結合各品種或期限之間供需基本面的不同,可以設計出某些對沖或套利策略。而在經濟平穩期,某大宗商品的供需基本面失衡則為該單一品種趨勢性投機策略提供了佐證。
除宏觀基本面和供需基本面以外,政策面預期的突然變化也會對大宗商品的走勢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嚴格地說,衡量政策面因素的影響其實是對比市場投資者對政策面的預期和實際出臺的政策之間的差異。如果實際政策比預期要好,則利多大宗商品。反之,則利空。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政策面因素往往在經濟大幅下行、飛速上行或面臨突然轉折的過程當中影響較大,而在經濟平穩期影響較小。比如,當前在歐債危機的利空下,世界宏觀經濟整體走勢急速下行,此時政策面因素就會起到比較明顯的作用。最近一段時期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寬幅振蕩,也正是利空宏觀面和利多政策面博弈的結果。
一些特殊品種如原油、金、銀等,除了受宏觀和供需基本面影響以外,還有著各自的特點。原油受地緣政治局勢影響較大,在經濟低迷、大宗商品普跌的情況下,理論上原油也應該下行。但如果中東等產油集中地爆發危機,導致原油脫離其他大宗商品走勢,短期來看原油價格上行將對其他大宗商品有支撐作用。中長期來看,在世界整體經濟不容樂觀的局勢下,由地緣政治原因導致的高原油價格對經濟復蘇是非常不利的。利空經濟數據和地緣政治因素導致的原油利多對投資者的信心往往有特別不利的影響。
金、銀等貴金屬有別于其他大宗商品的特性源于其特有的風險資金避險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其避險功能的優先級低于更具流通性的美元。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不大,則投資者在考慮避險品時將優先考慮美元。而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元不再安全時,貴金屬的避險功能才會得到突出體現。其中,相比白銀,黃金的避險功能更好,而白銀由于工業屬性更強,波動性比黃金更高。金、銀的特殊性在一定時期內或為投資者提供了與其他商品組合的跨品種套利機會。(新湖期貨研究所 黃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