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備案制呼之欲出 基金行業競爭或更加激烈
“通道化發行已經是一大進步,如果真的能將基金發行由"審批制"轉成"備案制",對基金公司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而對整個行業來講,將推進基金業局部市場化,意義更為重大。”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從監管層近幾年在新基金報備審批上的一系列動作也可以看出,放松管制、逐步市場化是非常明顯的趨勢。對于基金行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基金公司面對這樣的大趨勢,更應從產品創新和渠道開拓等多方面來迎接未來的競爭局面。
“備案制”意義深遠
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現在的審批速度,一只新基金的審批最短也要二三個月,最長則需要半年時間。假設某家基金公司認為此時股市見底,想發行股票型基金,按程序報上去后,等審批下來可能半年時間過去了。市場彼時的行情或許又是另一番狀況。
“通道化發行已經是一大進步,如果真的能將基金發行由“審批制”轉成“備案制”,對基金公司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而對整個行業來講,將推進基金業局部市場化,意義更為重大。”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證監會審批新基金產品,也是一種保護手段,防止過分投機。而就基金常規產品而言,已經比較成熟,還有律師的法律意見把關,實行備案制、事后監管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對于創新產品則依然需要進行監管審批。
實際上,市場在去年初就有傳言稱,證監會基金部內部已經著手制定了一些產品發行文件的模板,并與一些基金業內人士討論修改,但都還尚未公開。“備案制的方向基本上是確定的,基金部已經運作了至少10個月,主要是將發行文件例如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法律意見書等的文本格式化。”當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而在近日又有媒體報道稱,未來新基金或將取消監管審批,改為備案制。而且新基金從報上去到最終批出來,期限或許最多不超過20個工作日。
在市場張開雙臂,來迎接“備案制”到來的時候,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實施“備案制”后并非萬事大吉。正如一位業內權威人士所言:“備案制并不等于完全不審查,而是標準更加嚴格,公募產品面向大眾,必須通過更嚴格的合同加強對管理人的約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