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購潮漸涌 50股最具“弄潮相”
在政策鼓勵、公司穩定股價意愿增強等背景下,今年以來滬深A股上市公司啟動股票回購的案例較以往明顯增多。基于回購帶給股價的明顯提振作用,投資者對潛在的回購主題標的也興趣漸濃。從市盈率、市凈率、貨幣資金等角度考察,分析人士認為當前A股有50只股票具備發生回購的條件,后市值得重點跟蹤。
回購案例數量倍增
出于穩定股價的目的,回購股份在海外股市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相關統計顯示,美國股市平均每年的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次數達到580次左右,而香港股市每年平均回購次數更是高達1400次。但是,因為制度性因素以及市場文化等原因,A股上市公司過去幾年因股價訴求而進行回購的案例鳳毛麟角。統計顯示,從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間,A股上市公司為了提振股價而進行的回購只有4次。
但是進入2012年以后,由于政策積極鼓勵,加之不少上市公司對市值管理等方面的訴求提升,A股回購案例明顯增加。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8月寶鋼股份(600019)發布回購公告以來,短短的三個月內,兩市一共發生了5起回購案例。
寶鋼股份8月28日公告擬以不超過每股5.00元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安凱客車(000868)9月28日發布公告,計劃在每股價格不超過5.2元的基礎上,回購不超過2000萬股,總金額不超1.04億元。江淮汽車(600418)10月13日發布公告稱,將以不超過每股5.20元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洋河股份(002304)10月18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制定了《關于制定股份回購計劃的長效機制》。申能股份(600642)10月2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不超過每股4.5元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從市場層面看,回購案例逐漸增多,與滬深股市此前長達三年持續下跌、不少上市公司價值嚴重低估密切相關。考慮到當前市場仍然明顯低迷,有理由相信A股未來很可能繼續出現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案例,因此回購主題值得挖掘。
50只A股或有回購潛力
雖然回購更多是上市公司主觀意愿的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從今年已經發生的回購案例看,相關上市公司往往具備估值低企以及資金充足等特點,投資者據此仍能大致尋找到潛在的投資標的。
從今年已經回購或已發布回購預案的公司看,大致體現出兩大特征:其一,估值比較低。其二,手中現金充足。從國內外案例看,估值較低是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最主要動力,也就是說,估值較低的公司具備潛在的“回購意愿”。比如今年發生回購的5只個股,其平均市盈率(TTM,下同)為17倍,平均市凈率不到3倍,其中多數個股股價在凈資產附近徘徊。
實際上,即便在估值很低的情況下,如果上市公司“手中無糧”,回購發生的概率也非常有限。或者說,資金充足在具備“回購意愿”的基礎上,賦予了相關上市公司“回購能力”。從今年發生回購案例的5家上市公司看,其貨幣資金(以中報為計算口徑,下同)均值為70億元,貨幣資金占上市公司總市值比例的均值為31%。
分析人士指出,基于上述兩大特征,在全部A股中,市盈率在20倍以內、市凈率在1.5倍以內、貨幣資金在30億元以上、貨幣資金/總市值超過20%的個股,可以作為潛在的回購標的組合。統計結果顯示,符合上述要求的個股包括中國建筑(601668)、中國中冶(601618)、中國水電(601669)等50只個股。另外,近期市場認為上市央企現階段回購股份的意愿更為充足,而巧合的是,上述50只回購主題潛力股恰好包含了不少中重量級的上市央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