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護身 4只基金首募規模累計近千億
國投瑞銀瑞福分級基金
創新型分級基金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07年7月17日
投資類型:股票型分級基金
首募規模:60億
今年收益率:6.86%
基金經理:朱紅裕、黃順祥
點評:第一只分級基金的誕生,為國內首只創新型封閉式基金,也被稱之為杠桿基金,采用結構化設計,通過基金收益分配的安排,將基金份額分成預期收益與風險不同的兩個級別,即瑞福優先、瑞福進取。在優先滿足瑞福優先的年基準收益率(1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3%)后,對于實現的超額收益部分,由瑞福優先和瑞福進取共同參與分配,參與分配比例為1:9。而目前這只基金即將于下月召開持有人大會參與討論延期轉型。
大成優選
創新型封閉式基金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07年8月1日
投資類型:創新型封閉式基金
今年收益率:10.22%
基金經理:劉明
點評:以大成優選為代表的創新封閉式基金不但具有傳統封基的封閉式運作、封閉期內無申贖機制和強制性年度分紅等三大特征,進一步的,創新型封基通過“救生艇”等直接、強制性的折價控制安排,大幅度降低了基金的預期折價水平,并通過業績報酬機制充分利用封閉式基金現金流穩定的特點,大幅提高股票等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獲得了更為積極的投資風格。
長盛同慶分級基金
創新型封閉式分級基金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09年5月
首募規模:146.87億
基金經理:王寧
投資類型:創新型封閉式分級基金
點評:實際上這只基金與國投瑞銀瑞福同屬于創新類的分級基金。但是如果說國投瑞銀瑞福是分級基金的誕生,那么長盛同慶可謂是掀起分級基金的高潮的“開篇者”。一日募集147億元的規模,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令人瞠目結舌。其中,機構投資者占了大多數,盡管如此,正是由于長盛同慶的募集成功,令業界注意到了分級基金的“市場拓展力”,此后,各公司在摩拳擦掌,紛紛開始研發分級基金產品。掀起了一股分級基金的發行高潮。
國投瑞銀瑞和300
創新型指數分級封基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09年10月14日
投資類型:創新型封閉式分級基金
首募規模:32.15億
今年收益率:11.1%
基金經理:路榮強
點評:首只指數分級基金。瑞和滬深300指數分級基金分為瑞和300、瑞和小康、瑞和遠見三種份額,其中瑞和300基金凈值跟蹤和復制滬深300指數的表現,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則按收益增長預期進行分級。因此,當面臨同樣的市場波動時,三只分級基金會分階段表現出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征。第一家誕生分級基金產品的公司,又開發了第一只指數分級基金產品,擴大了分級基金品種,而這只基金引入的差額收益分配(杠桿)、套利交易等多種增強收益的機制,為投資者提供了可供采取的比較豐富的投資策略。
富國匯利分級基金
創新型債券分級基金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10年9月9日
投資類型:創新型債券分級基金
首募規模:29.99億
今年收益率:6.19%
基金經理:饒剛、刁羽
點評:如前述,由于長盛同慶的成功,分級基金的受歡迎程度引起了基金公司的注意,部分基金公司開始改進及創新分級基金產品,有了創新型股票基金和創新型指數基金,創新型的債券基金也誕生。而且這只基金是一級債基,不參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適合能承受低風險,保守型的投資者。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
T+0版滬深300ETF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12年5月4日
投資類型:指數型
首募規模:329.69億
基金經理:張婭、柳軍
點評:由于滬深300ETF與目前唯一的股指期貨合約標的相對應,一發行受到了大量資金的追捧。不僅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另一家嘉實滬深300ETF也首發了近200億。其實,兩者比較而言,嘉實滬深300ETF的創新度更大一些,但華泰柏瑞系的“T+0”模式,更受到了青睞,致使首募規模刷新了5年來記錄。但究竟誰是誰非?還得拭目以待。
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
理財產品基金
創新星級
成立日:2012年5月9日
投資類型:理財產品基金
首募規模: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244.41億;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182.22億
基金經理: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曾剛;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楊柳
點評:上述兩者理財產品基金,實際上是類似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其定位是低風險、絕對收益工具,實質上填補了當前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之間的市場空缺。另外,這類理財型基金產品一大特點就是門檻低,1000元即可購買,遠低于傳統理財產品5萬元的起步門檻。
本報記者 馬薪婷
最近,上海基金公司有點“火”。近期結束募集的4只百億規模以上的基金,上海的基金公司就占了3只。近千億的募集規模,這3只基金就占了8成。
究其根源,“基金創新”是上海基金公司這把5月“火”起來的催化劑。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基金5月4日成立,募集規模為329.69億元,而嘉實滬深300ETF募集了193.33億元;此外,類似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基金產品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均于5月7日結束募集,分別首募達244.41億元和182.22億元。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至上述4只基金發行前,53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8.6億元。相比于8.6億元的平均募集規模,4只百億規模基金的成立也證明了基金創新的威力及重要性。如果算上4只百億基金,截至5月7日,今年成立的57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25億元。不過,自5月4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立開始建倉至5月13日,上證指數仍然下跌了1.85%。
基金業內人士指出,4只基金的發行成功是其創新特點迎合了市場部分投資者的需求。但是不能代表基金市場回暖。“今年發行的3億元左右的基金也有,而股票型基金已經有4只延長募集期。不過,低迷市場下,也更顯示出了基金創新的重要性。”
創新基金
填補基金產品線需求
其實,基金創新促使新基金產品首募成效顯著,這并不是第一回。業內人士指出,每次基金創新產品均是迎合了機構投資者等的需求,添補的是基金產品線的空白。
在2009年,可分離交易基金長盛同慶首募時,也引發了一日募集近150億元的顯著效果。創出了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而除了公司宣傳力度外,長盛同慶當時勝在其產品設計的“可套利機制”上。
2010年,當時市場不理想,而華富強化回報與富國匯利創新型債券基金出現了一日售罄的局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是源于當時弱勢環境下投資者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強烈需求;另一方面也因為封閉式債券基金還比較少見。
而今年,滬深300ETF和短期理財基金產品的出現,正是添補了股指期貨合約標的指數產品的訴求及類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空白。所謂理財型基金,就是類似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其定位是低風險、絕對收益工具,實質上填補了當前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之間的市場空缺。另外,這類理財型基金產品一大特點就是門檻低,1000元即可購買,遠低于傳統理財產品5萬元的起步門檻。
王群航:
每種類型出現均可謂創新
華泰聯合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王群航認為,事實上,每一種類型基金的出現都可謂是創新。
回眸國內公募基金的創新路徑,《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觀察發現,從類型上看,自2001年有開放式基金起,至2006年,基本圍繞著投資股票、固定收益等的比例上進行創新,提高股票投資比例的從平衡混合型基金到偏股混合型再到股票型基金,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比例高的為債券型基金,以是否參與二級市場投資又出現了混合型一級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二級債券型基金及純債型基金;指數型基金上,主要區別在于跟蹤指數的不同,跟蹤每一種新的指數都可謂是一種創新。
而2007年,分級基金的出現,使基金創新上了一個臺階。國投瑞銀瑞福分級拉開了分級基金的序幕。同一年,第一批QDII基金(不計已經停止終止的華安國際配置)誕生,迎來了“出海潮”。
真正的創新產品,是自2007年至今,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及分級基金的陸續出現。而除了30天理財、月月鑫等產品的相繼出現,還會有季季鑫等產品。而基金創新的腳步還在繼續,基金業內人士近日對記者透露,“據我所知,現在有的基金公司還在研發類似于對沖基金、貨幣ETF等創新類的產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