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數億清理化工污染 武漢千畝毒地開發陷兩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任世磊 武漢攝影報道
武漢市硚口區舵落口輕軌站窗外,一片雜草叢生之景。輕軌上下來的人們從這里匆匆走過,而與荒地一墻之隔的馬路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這塊地就是以前的武漢染料廠”,一位在輕軌站賣報紙的阿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也許從這里經過的人們并不知道,這塊看似平常的土地,早已被多種重金屬以及有機物雙重污染。這塊地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毒地”。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武漢市發改委獲悉,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原武漢染料廠生產場地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工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5640萬元,下達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1640萬元。
該項目成為國家發改委在全國啟動的第一個,也是2012年唯一的一個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工程。
據了解,近年來因城市化進程,從前的化工廠、農藥廠等紛紛外遷,但外遷之后留下的毒地問題卻在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頻頻出現。城市土壤污染也由此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工業用地遺毒之痛
9月10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原武漢染料廠廠區。該廠區位于武漢市硚口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已逐漸被居民區所包圍。廠區還緊鄰武漢市唯一的一條的輕軌線。
進入廠區,武漢染料廠幾個大字早已被停車場的招牌所掩蓋。站在大門處,便可以看到曾經的辦公大樓,如今已經開始拆除。
步行數百米之后,記者來到廠區內部,廠區內多數房屋已夷為平地,周邊的空地上長滿了雜草。如果不是知悉內情的人,大概很難想象此處地下所隱藏的污染。
2011年,武漢市環保局對此地存在的污染問題進行了初步調查,結果令人吃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