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瘋漲 中國CPI恐抬頭
世界糧價已打破下跌趨勢,與糧價和國際油價關系密切的國內CPI漲幅,也可能隨之進入上升通道。
因受機構多頭持續(xù)加倉及美國中西部周末持續(xù)高溫干燥天氣影響,芝加哥在17日的電子盤中繼續(xù)高歌猛進,玉米過去一個月累計上漲超過50%,小麥期價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約33%,大豆逼近2008年歷史新高,豆粕則再次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中國現在糧食的自給率已經到了90%以下,其中大豆進口對外依存度達80%,玉米和小麥對外依存也呈上升趨勢。國內大豆及下游豆粕、豆油價格都與美盤走勢和美國市場的基本面有極大關聯。
因此,即便最近公布的6月份中國CPI增速為2.2%,創(chuàng)了29個月的新低,但也有專家認為,國際糧價的上漲會進一步傳導到國內,中國CPI觸底可能是曇花一現。
國際農產品上演瘋狂
美國農業(yè)部上周發(fā)布的報告為這輪糧價上漲推波助瀾。
大豆方面,美國農業(yè)部將2012年美國大豆單產從6月預估的每英畝43.9蒲式耳調降至40.5蒲式耳,其對2012/2013年大豆結轉庫存預估亦調降至1.30億蒲式耳,低于6月時預估的1.40億蒲式耳,且低于市場平均預估的1.41億蒲式耳。玉米方面,美國玉米及大豆優(yōu)良率創(chuàng)出198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玉米即將步入收割期,當前的干旱對玉米影響更為嚴重。該機構對于玉米的單產預估由6月份的166蒲式耳調降至146蒲式耳。
全球大豆舊作供應本就緊張,美國大豆新作一旦繼續(xù)減產,這種緊張局面必然加深。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于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美國天氣轉好預期再度落空,導致豆類期貨價格繼續(xù)攀升,現在大豆價格上漲并非因擔心美國大豆庫存不足,“由于美豆的優(yōu)良率后期大幅上調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即便干旱天氣結束,未來也極有可能進入單產炒作市場,如果美國干旱不好轉,豆粕的牛市就很難中斷。”
由于中國大豆對進口的依賴,美國大豆直接影響中國大豆及豆粕的走勢。根據卓創(chuàng)提供的數據,本月豆粕期貨截至昨日的平均值為3668.8元/噸,上月同期是3208.6元/噸,環(huán)比上漲14.3%,相比今年年初上漲近50%。現貨方面,國內豆粕價格在3800元~3950元/噸區(qū)間,大豆的價格普遍在4450元~4700元/噸區(qū)間,比上一周漲了100元~200元/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