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女找對象煩惱:收入太高同齡男攀不上
當一個行業的利潤來得太容易的時候,這個企業或者整個行業就失去了改革和創新的動力
28歲的吳燕(化名)三年前從國內某名校畢業后進入廣州一家銀行工作,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她最大的煩心事就是找對象。而對象難找的原因是收入太高,目前她的年收入超過了20萬。
“因為不想給對方造成太大壓力,所以最好不能找比自己收入低的男孩,但要找個年齡相仿、收入不比自己低的人并不容易。”吳燕說。
廣東省統計局的統計分析顯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業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9308元,位居19大行業之首。相比之下,廣東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較低的農、林、牧、漁業,僅為1535元,前者為后者的6倍多。
“金融業大多是國有企業,基本工資差不多,不同的是獎金、津貼等,而獎金的多少取決于企業的績效。”某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一位負責人陳剛(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穗深這些大城市銀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要高于9308元的平均水平。
陳剛認為,目前銀行數量不少,但銀行業仍是一個暴利行業。銀行業的暴利來源于政策保護,強制性的利差是造成暴利的關鍵所在,“民間融資市場又未放開,銀行的每一單業務都附加很多收入。”
正因為暴利,去年才有銀行家說:“企業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和吳燕同樣煩惱的還有在南方電網下屬一單位工作的楊穎(化名),29歲的她畢業于國內某名牌大學,找不到對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學歷太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收入太高。
近日舉行的廣東階梯電價聽證會上,廣東省物價局公布的《廣東省居民生活用電定價成本監審報告》顯示,廣東電網員工月平均工資為7418元。而今年一季度廣東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為3980元。
在該聽證會上,電價只漲不跌,尤其是電網公司的高收入也遭到了許多聽證代表的炮轟。“你們一邊享受著壟斷帶來的高利潤、高福利,拿著比全省高一倍的工資,一邊說電價太低增加發電企業的負擔,這是不公平的。”代表梁偉文說。
另一名代表則表示,電網公司作為國家的壟斷企業,應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定期向社會公布“自己在節約成本上做了什么事情”。電網公司每年都應像上市公司一樣公布三大報表,讓消費者看明白,這樣漲價也漲得有道理。
在陳剛看來,這樣的事情很正常。“當一個行業的利潤來得太容易的時候,這個企業或者整個行業就失去了改革和創新的動力,如果它想著繼續擴大效益的時候,就會想著繼續從深層次上加大壟斷的程度,從而加大效益,因為它沒有其他的方式。”
“它的利潤和效益不是來源于創新、改革以及自身效益的提高,而是來源于壟斷的擴大。”在陳剛看來,這是很危險的事情,“為什么像銀行這樣的行業沒有優勝劣汰?沒有誰是弱者,大家的收入都那么高,這就是壟斷所造成的。”
輿論指出,目前收入分配失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政府、企業、居民三方利益分配中,政府財政收入比重逐年上升,而居民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卻是持續下降;二是居民內部的家庭與家庭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也顯著拉大。
調整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從而“藏富于民”很重要,而如何調節居民內部的收入差距更為外界所關注。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財富十分關鍵,盡管近年來,各地連續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狀況仍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大多是競爭性行業的工薪階層,人口基數大,經濟負擔也比較重。
陳剛說,要平衡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壟斷,而壟斷歸結為體制原因,所以必須從體制方面尋求突破。
輿論也認為,要縮小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一方面要強化競爭,限制某些行業的暴利,特別是政策性暴利;另一方面要讓壟斷行業吐出更多的利潤,而不是任由其轉化為員工高收入。(林小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