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每周跟蹤報告:改革持續推進 引領信心回歸
改革持續推進,選擇戰略領先的銀行買入:①全面審計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債務有利于明確債務規模、結構及風險,為財政金融改革提供決策支持,引領市場信心回歸;②金融改革將持續穩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是長期漸進的過程;③銀行經營將保持平穩,非標債權比例合規,利潤將平穩增長,投資者對銀行股估值已過度悲觀。目前銀行13年PE4.8倍,PB0.8倍,繼續推薦平安、民生、興業。
一周信息/數據更新: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余額9.08萬億元,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余額2.78萬億元,比“8號文”出臺前下降7%;截至6月末,平臺貸款余額9.7萬億元,同比增速為6.2%;交通銀行成功發行100億元金融債券;中國銀行擬發行600億元合格二級資本工具。
政府性債務審計是明確規模、結構,了解風險,為改革提供決策支持。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有利于領導層把握各級政府債務的規模、結構及其風險,了解政府償債能力風險,及時進行整改化解風險隱患;同時也為未來的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們認為目前缺乏透明度的財政數據和政府性債務規模、結構使得投資者失去了信心,而領導層直面相關問題,將有利于投資者全面合理評估財政金融體現的風險,引領信心回歸。
存款利率市場化是長期漸進過程。當前貸款利率(除按揭利率)已實現市場化定價,未來在存款利率放開之前,我們認為首先有待完善的是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破產法規,另外,建立并完善貨幣當局的利率調控機制也是存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過程中的重要工作。未來在遵循“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原則下,即使取消五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由于其占比極小(16家上市銀行2012年末五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占比僅0.1%),影響輕微。
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影響弱化,達標壓力較輕。據銀監會披露,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余額9.08萬億元,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余額2.78萬億元,比“8號文”出臺前下降7%。從比例來看,整體低于銀監會要求的35%的上限;而與銀行的溝通也顯示大部分銀行已實現達標。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即使細化理財業務監管,加強同業業務監管,依然會有充足的時間來讓銀行調整業務結構實現達標,降低監管沖擊,實現業績平穩增長。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復蘇力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