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A股市場要凈化水質也要引入活水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引發了社會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市場飲用水品牌多如牛毛,不管是掛什么牌子,水質都是根本,無論是標準還是水源都馬虎不得。要確保消費者喝上放心水,市場競爭有序,必須有一套健全的機制,獎優罰劣。
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也應當有一套完善的市場機制,既能凈化水質,又能引入活水,讓投資者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放心水”。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A股市場行政干擾過多,融資功能一度服務于國企脫困、銀行改制等特定目標,退市機制執行不到位,使得股市成為融資者的天堂,投資者的傷心地。這種局面雖經多方努力,有所改觀,但仍未從根本上扭轉過來。反映在市場上,近期美日等主要經濟體股指連續走高,而A股市場依然欲振乏力,在2200點附近躑躅不前。
不凈化水質,市場就會失去吸引力;不引入活水,市場就缺乏活力。在中國經濟打造升級版的關鍵時刻,極有必要抓緊推動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堅決向“三高”動刀,同時在“凈化水質、引入活水”上做好文章,把A股市場真正打造成為投資者的天堂。
所謂凈化水質,就是要嚴懲市場違法違規者,將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清除出場。今年初,監管層啟動擬上市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檢查,一批質地不好的企業被嚇退,個別企業因涉嫌造假被立案調查。前不久又對萬福生科案涉案主體開出史上最嚴罰單,相關責任人還被追究刑責。這一系列舉措向市場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水貨”公司請遠離市場。下一步,還需強化退市制度安排,將不合格產品從速“下架”。
所謂引入活水,就是要讓更多貨真價實、信息披露真實的企業進入市場,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去年4月份,監管層啟動了第三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明確了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各方歸位盡責的市場化新股發行價值取向。改革措施實施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有所下降,“三高”問題有所化解,不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仍有改進空間。
目前,正在排隊等待上市700余家企業,很大一部分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機遇稍縱即逝。這些企業急需融資發展壯大,在競爭中占據有利時機。如果A股市場新股發行閘門遲遲不開,一些優秀企業就可能遠走他鄉。A股市場的投資者已經與百度、騰訊海外上市后創造的驚人回報失之交臂,難道還要坐看更多優秀“生源”流失嗎?
自從浙江世寶去年11月初掛牌以來,新股發行停擺已近200天。新股發行遲遲未能走上正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創業熱情,除了擬上市企業焦慮不安,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機構的熱情也在減弱。這樣的局面不改變,怎能希望創業者迸發活力,在旅館、車庫、實驗室創造出中國的微軟、蘋果、Facebook?怎能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各國爭相印鈔、全球貨幣水漫金山的大環境下,如果A股市場一方面能優化存量,另一方面引入活水,多渠道提升股市的投資價值,也許中國大媽們就不會那么瘋狂地去搶購黃金,過剩資金就不會那么密集地涌入房地產“池子”以致房價久久高燒不退,養老金就不會經常為收益跑不贏通貨膨脹而犯愁了。
振興股市,已成各界共識;如何振興,意見仍然紛紜。一味指責,只會模糊我們前進的方向;理性探索,才可能走出迷途,找到新路。因此,當務之急是及時回應各方關切,努力將各方關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大智慧轉化為改革共識和具體行動。屆時,恢復股市融資功能就將水到渠成。
(鄭曉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