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急尋逃生通道:等不起的20年
進入4月,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少了一些——歷時兩個多月的IPO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核查已經“逼退”了124家企業。
這些企業的命運正牽連著眾多的PE基金們,統計顯示,在這124家終止審核的企業中,至少有47家企業背后有PE/VC的身影。
對這些投資人而言,此番折戟,損失慘重。但這些還只是PE們遭遇到的很小一部分損失。
更嚴重的是,大批PE基金已經進入退出期,但他們所投資的項目甚至都還沒能有機會申報IPO。中國首創一份報告顯示,目前處于這樣境地的創投基金大約有8000個,其對應的投資金額大約為6472億元。
這些前幾年的“全民PE”熱積淀下眾多資本和所投項目,現在正努力尋找著逃生機會。
最近主動找林敏的PE同行們多了起來,這不禁讓這位新程投資合伙人想起了一年前她四處和PE機構們洽談時的情景。那時,她帶著新成立不久的新程投資同眾多國內外的PE基金們講PE通過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退出的模式,第一次、第二次和這些PE投資人見面時,他們往往都會這樣回復林敏:“你們的模式很有意思,但是對不起,我們投資的項目都很好,沒有什么要賣的。”
這段時間她會不時地收到PE投資人們打來的電話,他們依稀還記得林敏可以接盤投資項目,詢問她是否對某些所投資的項目感興趣。從年初至今,她們公司已經至少看過了50~60個有轉讓需求的項目。“有的基金給我們一兩個項目,多的基金能給到我們七八個項目。
事實上,受累于中國A股市場的糟糕表現以及新股發行暫停,尋找退出渠道是近一年來PE們的首要任務,但成功退出者少之又少。
與此同時,退出方面險象環生的狀況已逐漸演變成了PE行業全面的危機,“融、投、管、退”各個環節皆現危機之相,中國PE業的盛世正在遠去。
等不起的“20年”
發端于2007年A股牛市的PE盛世,經歷2008、2009年金融危機短暫低潮后,募資、投資、退出數量及金額在2010年、2011年接連創出新高。統計顯示,自2007年開始,境內PE機構每年所投資的項目均超過1000個,尤其是在2010年、2011年兩年間,每年投資項目的數量更是接近2000個。在過去的11年里,已公開的PE投資項目至少超過了9000個。
國內有大量的基金是在2007年前后成立,按照國內PE基金的設計,5年時間已經相對較長,因此,大批PE基金目前都已經進入到了退出期,在其最初的設計中,所投項目上市融資是其主要退出渠道,但現在的境況讓他們異常艱難。
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已經從去年10月份起實質性暫停,重啟時間尚不明朗。盡管如此,依舊有800余家排隊企業等待著IPO閘門的放開。
自2009年以來,中國A股首發融資規模連續三年名列全球第一,但近兩年新上市公司已出現大幅下滑,通過IPO途徑消化的被投項目十分有限。而即便是按照2010年一年上市最多達到349家企業計算,近8000家尚待退出的PE投資項目要完全通過IPO的通道退出,尚且不計算新增加的投資,那時間也需要20年。“即便是IPO重啟,也都指望不上IPO退出通道了,現在IPO的回報率已經遠遠不如2008年創業板剛開的時候了,再加上想通過IPO退出的項目太多,這個獨木橋每次放行的容量有限,很多基金和被投項目沒有時間再耗了。”金科資本董事長包學軍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