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公司本月減持套現75億 中小創業板成重災區
A股市場,減持大戲近來持續不斷,產業資本仍在瘋狂套現。本報數據中心統計,1月以來就有195家公司的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累計減持市值約75.73億元;而44公司累計增持市值9.58億元,凈減持金額高達66.15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產業資本頻繁減持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場轉暖刺激股東套現獲利,以及中小創業板首發原始股解禁潮的來襲。
中小創業板成減持重災區
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共有241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有交易行為,其中增持的有44家,累計增持市值為9.58億元;減持的有195家,累計減持市值約75.73億元;2家公司增減持平。從個股來看,減持市值居前的有華麗家族、龐大集團以及洪濤股份,分別為8.4億元、7.06億元和5.06億元;武鋼股份、中國聯通和山煤國際等藍籌品種則被大量增持,分別增持2.6億元、1.07億元和8695萬元。從行業來看,減持排名前三的行業為資本貨物、材料II、技術硬件及設備;資本貨物、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耐用消費品與服裝等則呈現增持狀態。
數據顯示,19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累計減持8.83億股,平均每家公司減持452.6萬股。其中,減持股份數居首的是華麗家族,分4次累計被減持1.7億股;龐大集團以1.2億股的減持股份額位居第二,減持份額占流通股的16.83%;洪濤股份則以3144萬股位居第三。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成為減持“重災區”。數據顯示,深市中小板、創業板共有170家公司被減持,占據被減持公司總數的九成左右。
兩方面因素導致減持不斷
從減持公司情況來看,減持的理由或有以下兩點:一是市場向好、股價上升,公司高管以及大股東紛紛通過減持獲利,如海普瑞的流通股第一大股東、高盛孫公司GS Direct Pharma Limited就是典型的例子,經過上市前和上市后的多次股權變更和分紅送股,GSPharma在海普瑞之中早已實現了零成本。海普瑞公告還稱,GS Pharma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減持的可能。二是去年10月份延長三個月鎖定期的創業板,首批上市個股紛紛到期解禁,進一步推動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的熱情,深市中小板、創業板170家公司股東減持就是例子。
“對于大股東減持這種行為,應該辨證地看待。”華融證券投資顧問李俠介紹說,高管減持或是減持的主要原因,大股東和上市公司高管均是最了解上市公司運作情況的人,因此往往他們的增減持行為,對判斷上市公司股價具有一定的先行意義。但由于包括IPO(首次公開發行)、信息不透明等弊病依然積惡,不合理的財富分配制度,令這些理應代表著“產業資本”的市場參與者,變成了市場投機者,他們不理性地拋售往往對A股市場帶來壓力。李俠還建議,總體以回避為主,但持續成長型公司或可逢低買入。
(曾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