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收益超銀行十倍 儲蓄搬家為何姍姍來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端午節前,一則消息挑動著基金業的“荷爾蒙”。支付寶透露,將于6月推出一項全新的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通過余額寶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就可以直接購買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同時余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于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支付。天弘基金的增利寶貨幣基金成為首只實現此功能的基金。其實,這只不過是貨幣基金支付功能的再升級。半年前,部分基金公司就開始著眼將貨幣基金打造成現金等價物,實現多種支付功能。有業內人士表示,貨幣基金的發展對基金業帶來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困擾基金業的渠道問題或得到解決。基金業內部將之稱為儲蓄的革命,這意味著是對整個金融生態都產生巨大影響。
貨幣基金收益率遠高銀行活期 但三方面阻礙儲蓄大搬家
因為貨幣基金具有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所以,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將有更多的資金通過基金公司自己的直銷渠道投向貨幣基金,這樣,基金公司就有了直接和客戶建立聯系的途徑。在此基礎上,基金公司再通過自己的財富管理,引導客戶投資各種類型的金融產品,包括貸款類的產品。這一套邏輯,似乎像是可以高息攬存的銀行。如果流動資金都是聰明的,就會逐漸從銀行轉移到貨幣基金上來。
但這一步并不會這么快到來。首先,基金公司的信用仍是待解的問題。對于銀行而言,政府為其信用背書,銀行活期存款的低收益率是建立在其低風險的基礎上。而基金公司的經營風險無人替其背書。其次,貨幣基金仍不是大眾熟知的理財產品,知道其具有移動支付功能的更是寥寥無幾。最后,能夠使用電腦或者智能手機進行支付的客戶仍然有限,貨幣基金的投資仍然具有工具門檻。
對于我國貨幣基金最終能否承擔儲蓄革命者的角色,市場中爭議頗多。較為成熟的投資者更傾向于將貨幣基金作為替代活期儲蓄的工具。他們認為,如通過匯添富“現金寶”等賬戶購買貨幣基金,可以達到與活期儲蓄相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而收益卻是活期儲蓄的10余倍,何樂而不為?也有投資者仍然堅持表示活期儲蓄不可替代。他們認為,銀行網點的活期儲蓄對于中老年人更方便。貨幣基金可以作為與活期儲蓄并行的現金管理工具,而不可替代。
借助移動支付吸引閑置資金 吸儲功能已盡顯
基金公司可以借助貨幣基金移動支付的功能吸引社會上的閑置流動性,成為變相吸儲的工具,基金儼然有了銀行的影子。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10月份之前,貨幣基金最快也要T+1天才能到賬,且到賬時間不固定。因此,基金要打造成現金等價物,實現多種支付功能,首先要邁出的一步就是貨幣基金T+0交易。
去年10月份,基金公司相繼開通了貨幣基金T+0交易系統,不完全統計,目前近20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實現了場內或者場外的T+0交易。此后,去年11月份,匯添富收益快線貨幣市場基金獲批,保證金賬戶的資金可貨幣基金和股票賬戶之間靈活轉換。緊接著,去年12月份,已經開展貨幣基金T+0的基金公司和各家銀行合作,簽署了貨幣基金直接償還信用卡的協議,貨幣基金支付功能進入實體領域。
今年以來,部分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已經具備了手機充值、還房貸、買保險、繳水電費等生活消費支付的各種功能。直至貨幣基金和支付寶建立關系,貨幣基金的支付功能徹底打開。
貨幣基金PK銀行 幾千億規模仍是九牛一毛
我國銀行為何屢屢創造日進斗金的賺錢數字?有銀行專家表示,其秘訣就在于儲蓄存款與貸款之間的息差。尤其是在居民存款中占重大比重的活期存款,被銀行發展成為能夠滾利潤雪球的低成本工具。按照目前我國銀行活期存款平均僅有0.35%的年利率,而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則為6.31%。這意味著銀行僅需支付35元的成本,就可將此1萬元獲得的貸款利息631元,凈賺近600元。儲戶在不經意間就把近20倍的收益拱手送給了銀行。
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更加科學的現金管理工具,在近幾年正逐步走到臺前來。理財專家表示,貨幣市場基金具有收益穩定、流動性較強、購買限額低、資本安全性高等特點,通常被作為暫時存放現金的場所。據WIND數據統計,2012年,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95%,超過活期儲蓄的11倍。
盡管如此,但與龐大的14.9萬億的活期儲蓄規模相比,貨幣基金幾千億的規模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相對規模非常的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