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乏力商業銀行躊躇 放松貨幣呼聲日高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自端午節以來一度緊張的流動性,顯然還未讓央行下“放水”的決心。資金面呈持續緊張態勢,同業拆放利率曾多日大幅攀升100多個基點。央行昨日僅重啟3個月期央票發行,發行量僅為20億元。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20億元央票的地量發行,從側面重申了管理層持續收緊流動性的態度。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收緊銀根,希望銀行將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助力實體經濟增長;但銀行堅持,只有先看到實體經濟增長,才能放心去進行信貸投放。
此外,昨日市場有解讀消息為“四大行聯合向央行施壓以釋放流動性”。但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或還不具備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條件。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未來如果經濟進一步下滑得比較厲害,則存在降息的可能性。降息的理由不是防范熱錢,主要是減輕企業沉重的債務負擔。
政策仍可能保持“中性” 央行持續收緊流動性態度未改
盡管本周一央行仍向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進行了正、逆回購需求的詢量,但18日包括7天期、14天期逆回購,28天期正回購均再度“詢而未發”。央行僅重啟3個月期央票發行,發行量僅為20億元。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20億元央票的地量發行,從側面重申了管理層持續收緊流動性的態度。多位一線交易員表示,下半月資金面仍將偏緊,伴隨半年末銀行存款考核時點的來臨,預計政策層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有分析認為,盡管日前公布的5月信貸投放和社會融資規模均出現了明顯的回落,但前5月信貸投放規模仍較大,達到4.21萬億元,這可能也是央行有意收緊資金面的原因之一。
聯訊證券分析師楊為敩表示,央行可能需要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來平抑資金價格,但這又會促使“熱錢”進一步離開,因此綜合考慮,政策仍可能保持“中性”,央行或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動態調節流動性。“考慮到美聯儲QE退出預期、外匯管理新規推動銀行買入美元、債市監管以及半年末考核等因素,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資金面都將處于偏緊狀態。”
金融放松應與實體經濟改革配套
中金公司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有著更為明確的預期,預計存貸款浮動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在年內就有可能實現。但是,如果金融放松和實體經濟改革不配套,與房地產、土地交易以及地方政府相關的融資缺乏規范,則會放大中長期的金融風險。
目前很多銀行的外匯存貸比高于75%,銀行結售匯受到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增外匯占款回落,致使資金面緊張。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在央行看來,目前的資金存量合適,資金緊張僅是結構性問題,相信市場可以自行調節。而在此背景下,引導金融機構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過程,可能會比較艱難。
據悉,在資金緊縮的環境下,實體經濟的增長正在遭受挑戰。央行希望引導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但目前的實體經濟的回報率并對銀行來說,沒有多大的興趣。對比風險收益的情況下,大型銀行更愿意與大型企業合作,大型銀行不愿意觸碰自己并不熟悉的小微貸款。而存貸比比較緊張的中小銀行,傾向于發行小微金融債,來針對小微企業進行貸款。
分析指出,雖然銀行希望央行能放松銀根,刺激經濟增長后再跟進投入,但從央行近期的動作來看,沒有讓步的跡象。以往在銀根放松的情況下,銀行對投資實體經濟已然興趣不高,在當前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內流轉的資金,有多少比例流向實體經濟,尚難估計。
不過,在近期召開的2013年城商行年會上,中國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尚福林就銀行業圍繞實體經濟要求,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發表重要講話。尚福林強調,城商行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按照防范風險、提升服務、優化結構、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扎實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各項工作,特別是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這似乎標明,國有大銀行的支持小微企業方面難有更大的作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