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解禁規模將達到3804.56億元,2018年1月解禁壓力將創新高達到4626.4億元,為2016年以來單月解禁規模最高,或將對市場產生一定沖擊。
解禁,歷來都是懸在股價上的一把“利劍”。由于面臨解禁之后的拋售壓力,投資者往往視解禁股如虎,而解禁造成的個股閃崩也不勝枚舉。數據顯示,從今年12月開始,解禁規模將陡增。12月解禁規模將達到3804.56億元,2018年1月解禁壓力將創新高達到4626.4億元,為2016年以來單月解禁規模最高,或將對市場產生一定沖擊。
分析人士指出,通常由于解禁而閃崩的個股,其特點主要是解禁股所占比例和市值偏高,同時股東人數眾多,形成集體性拋售。雖然解禁會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壓力,但并非所有解禁股都會閃崩,影響股價的最根本因素仍是業績。
解禁股閃崩頻頻上演
A股市場一直有解禁魔咒,一遇到解禁,投資者就唯恐避之不及,近期上海銀行的這一遭遇似乎也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
上海銀行
11月11日,上海銀行公告,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共計29.26億股,涉及34649名股東,鎖定期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個月,該部分限售股將于2017年11月16日鎖定期屆滿并上市流通。據11月15日股價計算,11月16日上海銀行解禁股市值高達500億元,在巨量解禁股資金的圍堵下,上海銀行一字跌停,次日再度下跌2.14%。
事實上,由于解禁導致股價閃崩的案例非常之多。
無錫銀行
今年9月,無錫銀行公告,有約6.07億股限售股于9月25日上市流通,而9月25日這一天無錫銀行股價跌停,而無錫銀行自9月25日至今股價跌幅已超過26%。
深圳一私募人士張琪(化名)表示,上海銀行遭遇巨量解禁而跌停的情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是解禁市值高達500億元,另一方面則是涉及的股東人數高達3萬多人。雖然其他幾只同日解禁的個股也有較高比例的解禁股上市,但由于其涉及股東人數較少,市值偏低,同時部分特殊股東還被延長了解禁期,實際解禁比例更小。
11月16日,與上海銀行同時解禁的還有另外6只個股——京藍科技、通潤裝備、樂心醫療、宏圖高科、國檢集團和奧特佳。它們不僅沒有跌停,甚至不少個股還有較高的漲幅。
樂心醫療
樂心醫療雖然11月16日解禁股的比例高達29.41%,但據公司披露,實際可上市流通數量為1448萬股,僅占公司總股本7.67%,該部分市值僅為4億元。同時,此次解禁股涉及的股東共9人,其中自然人股東6名,非國有法人股東3名。
定增股東最具賣出動力
一波更為巨大的解禁潮正悄悄來襲。相關數據顯示,自6月以來解禁規模不斷擴大,解禁股數從122.15億股爬升至9月的315.6億股,解禁市值從1514.86億元攀升至3104.1億元。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按11月22日收盤數據,雖然11月解禁股規模降至了2257.42億元,但從12月開始,解禁規模將陡增。12月解禁規模將達到3804.56億元,2018年1月解禁壓力將創新高達4626.4億元,為 2016 年以來單月解禁規模最高,或對市場產生一定沖擊。
雖然從今年12月到明年1月即將迎來解禁潮,但實際上不同的股東類型,其拋售動力是不同的。從解禁類型來看,主要為以下四類: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股權激勵限售股份。
相對而言,追加承諾限售股東和股權激勵限售股東的賣出動力以及持股比例都相對較小,因此解禁之后的壓力一般都不太大。
國金證券:在首發原股東解禁和定增股東解禁中,一般來說,由于定增股東大多為了短期持有股份獲利,因此解禁后減持意愿較強;而大股東通常長期持有公司股份,通過參與公司經營發展獲利,解禁后減持意愿相對定增解禁稍弱。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12月有254家上市公司解禁,其中是定增限售股解禁的則達到118家;而明年1月則分別為196家和67家。
“我們通過定增進去的票,一般而言都是只要到了解禁期就立刻賣出。”
深圳一大型股權投資機構人士姜施(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減持新規之后,由于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1%等硬性規定,為了實現自身產品的盡快退出,他們在所持股票解禁之后只能盡快賣出,不浪費減持份額。
姜施還表示,由于一只產品通常投資了多只個股,因此在賣出解禁股時即使是虧損也會立刻賣出,產品的收益畢竟是來自多只個股,而不是依靠單一的某一只個股的盈虧。
警惕績差解禁股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常由于解禁而閃崩的個股,其特點主要是解禁股所占比例和市值偏高,同時股東人數眾多,形成集體性拋售。同時,對于股價而言,A 股市場運行由多因素主導,其中解禁僅為市場影響因素之一,不必視解禁股如虎。
為了應對解禁來臨的壓力,不少對自身發展有信心的上市公司還采用大股東或高管增持的方式來緩解。
京藍科技
京藍科技在11月16日有2.14%的股份解禁,而在11月14日和20日均有京藍科技的高管在二級市場進行了增持。國金證券稱這體現公司高管對于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的充足信心,解禁落地將有助于公司估值筑底回升。
張琪認為,解禁雖然的確會對股價形成較大的壓力,造成一些個股閃崩,但投資分析都是多個維度共同決定的,不能僅僅只看是否遇到了解禁期。
在今年業績為王的市場風格下,業績才是股價的最大保證,同樣都是解禁股,業績的好與壞可能就會形成股價的天差地別,一般而言業績好的就能抵抗住解禁股拋售的壓力,業績差的遇上解禁可能就會陷入深淵。
若股價鎖定期內已有一定漲幅,同時又業績不佳,且估值與業績增長匹配性不高,其解禁股東的拋售意愿就會相對較為強烈,投資者需謹慎留意。
平安證券:減持新規的推出,雖說在一定程度緩解了解禁帶來的股價下跌壓力,但是,解禁對于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特別是日均交易額比較小的股票,所受影響依然會較大,建議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也應考慮這一因素,適當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