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此前在9900億附近“徘徊”的兩融余額,上周終于放量站上萬億“關口”,截至上周五兩融余額恰處在萬億元整。
此前在9900億附近“徘徊”的兩融余額,上周終于放量站上萬億“關口”,截至上周五兩融余額恰處在萬億元整。10月以來,從布局方向上看,“白龍馬”集中的電子、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行業成為融資客當月加倉的重點領域。
雖然市場仍然堅持“以大為美”的標準,但當前震蕩市中投資者顯然不宜對大市值個股的反彈寄望過高,業績仍是本輪行情配置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兩融余額向萬億“大關”邁進的路上,融資客根據不同市場環境制定出了不同策略,與9月時兩融余額徘徊萬億下方時相比,熱點品種可謂“大變臉”。市場人士指出,兩融資金的敏感性較高,這可能意味著市場“風向”已變,以業績為支撐的中低市值個股料將在下一個階段成為市場熱點品種。
頭尾交換 融資“變臉”
11月1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當日滬市兩融余額報5970.10億元,深市兩融余額報4080.99億元,兩市合計兩融余額達到10051.09億元,實現六連漲。從6月以來,一路“過關斬將”。時隔22個月后再次站上萬億高位。
回顧兩融余額10月以來的回升軌跡,融資客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制定出不同的策略,相較此前,熱點品種出現“大變臉”。行業方面,9-10月融資凈買入額居前的電子、有色金屬、化工這3大行業中,其中有色金屬、化工兩大周期行業赫然在列。不過,時過境遷,10月期間兩融余額站在9800億元“關口”上方邁向萬億之際,融資凈買入額居前的行業,除電子行業仍然居首外,其余兩個行業分別已變為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與此同時,流出居前的行業中有色金屬行業更是高居首位,出現了明顯的首尾交換。由此可見,“白龍馬”集中的電子、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行業已成為時下融資客加倉的重點領域。
“市場風向”有變
兩融余額8000億元-10000億元期間正逢周期板塊估值修復的單邊牛市行情,期間融資客并不“恐高”,積極參與,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周期板塊的強勢上漲。不過,隨著盤面進入震蕩,融資客及時了結,鎖定利潤,轉投有業績支撐的中低市值個股懷抱,這可能意味著市場“風向”已變。
針對后市,興業證券表示,雖然上周市場一度出現波動,但后續指數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小,大概率仍是結構性行情。經過較長時間的消化,成長股的配置性價比正在提升,估值與成長匹配的標的也在增加。此外從倉位結構的角度來看,今年以來,基金對低估值藍籌的抱團趨勢顯著,對成長股的配置回落,從基金三季報看,中小創的超配比例繼續下降。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左側自下而上精選估值成長性匹配或產業趨勢明確、市值空間巨大的成長股標的。實習記者 黎旅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