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BAT創業炙手可熱時,一群集華為狼性基因與艾默生國際視野于一體的華為電氣-艾默生“混血兒”,已“折騰”出一批電氣類上市公司,在A股刮起了一股不小的資本旋風。這,緣起于十六年前華為與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之間的一起并購。
當BAT創業炙手可熱時,一群集華為狼性基因與艾默生國際視野于一體的華為電氣-艾默生“混血兒”,已“折騰”出一批電氣類上市公司,在A股刮起了一股不小的資本旋風。這,緣起于十六年前華為與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之間的一起并購。
2001年10月12日,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7.5億美元拿下華為旗下安圣電氣(原名華為電氣)100%股權。次年3月,安圣電氣更名為艾默生網絡能源(下稱“艾默生”),原華為電氣、后艾默生員工從此成了華為的“棄兒”。正是這群當時既手握不少艾默生補償金、又普遍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經歷過兩家不同企業風格磨礪的人,此后在察覺到市場機遇時陸續結伴辭職,組建了一個個電氣類公司,如今正漸次登陸A股市場。
“艾默生小伙伴”集聚資本市場
8月10日,主營電能質量設備、電動汽車充電樁、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等的盛弘股份進行網上和網下申購,意味著A股“艾默生小伙伴”將迎來第7家上市公司。
此前,由原艾默生團隊主導、創立的匯川技術、英威騰、藍海華騰、英維克、麥格米特、禾望電氣等已先后登陸A股市場。同時,欣銳科技、上能電氣正在IPO排隊中。若加上新三板科列技術、帶有艾默生技術研發人員血統的鼎漢技術、中恒電氣,“艾默生小伙伴”所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已超過10家。
上述10多家公司中,除鼎漢技術、中恒電氣僅原技術總工程師來自艾默生外,其余公司的創業團隊、董監高人員大多曾供職于艾默生,且絕大部分人員還曾工作于華為電氣,即同時經歷了華為電氣被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前和收購后的階段。以較早上市的匯川技術為例,從公司董事長朱興明、副總裁姜勇與唐柱學、研發部總監李俊田、董秘宋君恩、供應鏈管理部總監楊春祿、工業機器人事業部總監劉宇川、研發部總工程師柏子平、監事張衛江,到研發部總監助理丁龍山,創業前均供職于艾默生,其中僅丁龍山與唐柱學未曾就職于華為電氣。
上月28日剛上市的禾望電氣同樣如此。該公司董監高中有10位成員來自于艾默生,包括董事長韓玉、財務總監盛小軍、4位副總夏泉波、肖安波、代敬、蔡海濤等,其中僅2位未經歷過華為電氣時代。類似公司還有英維克,董監高中有10名來自艾默生,其中只有個別人員為后期入職艾默生;藍海華騰有6名董監高在創業前供職于艾默生,且清一色經歷過華為電氣時代;麥格米特董事長童永勝、董秘王濤、首席技術官沈楚春均同時經歷了華為電氣、艾默生時期,另有一些華為電氣或艾默生離職員工。
緣起于十六年前的一場并購
資本市場上“艾默生小伙伴”現象的出現,可以追溯至十六年前華為電氣與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之間的一起并購。
2001年10月,華為在全球互聯網初興和龍崗基地需要大量資金的情況下,以超過凈資產400%的價格約7.5億美元,將旗下電源公司華為電氣出售給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當時,艾默生對大部分華為電氣員工的安排是:繼續留在艾默生工作,原所持華為股份按1:6比例分四次三年補償及發放,即簽訂補償協議時發放25%,此后三年每年發放25%。到了2004年前后,大部分原華為電氣、后艾默生員工已經拿到了一筆不小的補償。
“我當時總共得到90萬補償金,在同事中并不算多,但那時深圳房價僅五六千一平方米。”深圳某電氣類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記者,正是在拿到補償金后,手頭有了點資金,并已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大家開始萌生創業的想法。
“艾默生小伙伴”的公司也就是在這期間相繼成立。據查,匯川技術、麥格米特、英威騰、英維克、欣銳科技等均成立于2002年至2005年之間。此后,藍海華騰于2006年2月成立;2007年,禾望電氣、盛弘電氣成立;2012年,上能電氣成立。
本土技術團隊工作理念與跨國集團戰略文化之間的沖突,以及市場爆發的機遇,是促成“艾默生小伙伴”創業的主要動因。
“收購完成后,我被安排負責艾默生海外業務,去過六十多個國家,天天跟一些外國人溝通一些市場問題,我興趣不太大。加上跑過很多國家后,發現了一些市場機會,因此決定出來創業。”麥格米特董事長童永勝坦言。
有意思的是,童永勝是所有“艾默生小伙伴”所創公司中核心人員的“老領導”。“童永勝在華為電氣、艾默生均擔任副總裁,主管研發和市場,管理約1000余人,這批辭職創業的艾默生人員當時基本都是他下屬。”前述人士回憶道。
盡管該并購已過去十幾年,但對華為和艾默生人而言,卻影響深遠。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在《華為的冬天》一文曾提到此次收購,稱“艾默生給我們一個小棉襖”。而原華為電氣、艾默生人之間的聯系也因這次并購而越發緊密。如今盡管相互之間很多已成為競爭對手,但依舊關系較好,偶爾小聚。
“艾默生因素”受到監管關注
隨著“艾默生小伙伴”所創公司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市場開始關注和思考他們創業成功的原因。
在深圳多家電氣類上市公司的高管看來,“艾默生小伙伴”創業的成功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首先,他們順勢而為,抓住了市場發展大方向。他們所從事的電力電氣行業,基本都是以新能源發電和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興行業。此類行業市場空間巨大,將擠占大部分傳統同類企業市場份額,如靠風電變流器起家的禾望電氣,以及主營電驅、OBC(車載充電器)、DCDC(車用直流變換器)的麥格米特。另一類是進口替代,典型公司有英維克和英威騰。
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及堅韌的創業精神,是“艾默生小伙伴”創業成功的第二個因素。這些公司的大部分創業團隊人員,都是2000年前進華為電氣的那一批員工。由于當時通信市場火爆、通信電源高毛利,華為電氣高薪招聘了很多行業優秀人才,如禾望電氣董事長韓玉為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童永勝為浙江大學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博士,中恒電氣總工程師郭衛農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
此外,“艾默生小伙伴”的這批創業者對產品的敬畏之心和把客戶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以及深圳濃厚的創業氛圍和良好的政策環境,也有助于其創業成功。
毋庸諱言的是,“艾默生小伙伴”也有煩惱,典型案例如深圳某電氣上市公司,其曾因艾默生專利訴訟推遲了上市進程。當時,因艾默生對公司及多位高管提起專利訴訟,而公司創業團隊中16人曾在艾默生工作、5人仍在艾默生工作,為避免發生新的矛盾和糾紛,公司董事長與其他人員簽訂了股份代持協議,直至三年后深圳中院駁回了艾默生的訴訟請求,公司訴訟風險解除后,公司代持股份情況才消除,其實際控制人也最終拿回控制權。
證監會對此類核心團隊均來自艾默生的上市公司也頗為關注。前不久,證監會對其中一企業的IPO文件提出反饋意見稱,據招股書,發行人核心技術人員中多名來自艾默生,請說明這些人員對其曾任職單位是否負有競業禁止或保密義務,是否因競業禁止、保守商業秘密或者其他事項被曾任職單位主張過權利,是否存在產權糾紛和勞動糾紛。此前,證監會還要求相關已涉多起艾默生專利訴訟的公司進一步說明該專利訴訟最新進展情況、后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