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再現“黑色星期一”。各大指數早盤快速跳水,創業板指在中報業績地雷等多重利空襲擊之下,重挫5.11%,創出2015年股災以來新低。雖然上證綜指也小幅回落并跌破3200點關口,但保險、銀行等權重藍籌力挺護盤,與創業板股一片愁云慘霧形成鮮明對比,“一九行情”愈演愈烈。
創業板重挫
一九行情延續
昨日深滬兩市各大指數均低開后急速下行,上證綜指雖然一度跌破3200點大關,但在銀行、保險等權重藍籌的護盤拉升下震蕩企穩。創業板指則全天延續震蕩下跌走勢,收盤重挫5.11%,跌破1700點大關,創出2015年6月股災以來新低。
除了創業板,其它各大指數跌幅也較大。上證綜指收盤報3176.46點,跌1.43%;深成指收報10055.80點,跌幅為3.57%;中小板指跌2.82%至6721.52點。值得關注的是,滬深兩市在下跌過程中量能放大,分別成交2747億元和2950億元,合計成交5697億元,較上周五增加1800多億元。
行業板塊方面,銀行、保險、石化三大權重板塊漲幅居前,其中銀行板塊漲幅超過2%;其余板塊絕大多數下挫,其中次新股、區塊鏈、送轉潛力、軟件服務、航空板塊、雄安新區等板塊則跌幅居前,跌幅均在6%以上。
個股方面,滬深兩市共有156只個股上漲,2863只個股下跌,漲跌比為1:18。統計顯示,昨日漲停個股有17只,不計新股和次新股,漲停的個股有遠望谷、華資實業、星光農機以及去年上市的洪匯新材和天鵝股份。而跌幅超過5%的個股達1816只,占兩市可統計個股的近6成,其中跌停個股則達到542只。
昨日創業板成為個股暴跌重災區。在542只跌停個股中,232只為創業板股票,132只為中小板股票,中小創股占比達到67%。事實上,昨日主要是中國平安、中國石油等權重股支撐指數,其余個股多數風雨飄搖,一九分化的行情愈演愈烈。
中證投資認為,昨日兩度出現恐慌性跳水,短線而言,市場風格仍將圍繞權重股、白馬股進行演繹,創業板暫難走出泥潭。
12只創業板個股
跌超80%
2016年以來,創業板指數就開始了跌跌不休的旅程。2016年創業板指累計下跌27.71%,今年以來的跌幅也達到15.58%,遠遠跑輸滬指。事實上,從2015年6月5日的高點4037.96點下行以來,至昨日收盤,創業板指跌幅已達58.97%。
眾多創業板個股跌幅則更大。統計顯示,昨日有89只創業板個股創出股災高點以來的新低,其中248只股價被腰斬,區間跌幅超過80%的有12只,包括安碩信息、京天利、全通教育、銀之杰、三六五網、萬達信息等。一批曾經風光一時的創業板明星股“無可奈何花落去”。
那么,在暴跌過后,創業板股是否有配置價值呢?寧波海順表示,當前市場的分歧比較大,后續是否會繼續下跌還不好確定,但這個位置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市場上會有很多遭到錯殺的優質股票,可以重點挖掘中報預期向好,成長能力較強的個股。
興業證券認為,成長股整體估值仍然較高,增速中樞回落,難有板塊性機會,尤其是其中缺乏內生增長、估值畸高、頻繁“講故事”和資本運作標的將被趨勢性拋棄。唯一的機會來自于在板塊整體調整的過程中左側精選有穩定內生增長、估值已調整至合理區間的標的,且要“擦亮雙眼”、規避業績地雷。
北上資金逆市買入
就在A股大跌之際,北上資金通過深股通逆勢抄底,成為凈買入主力,互通資金在兩地市場總成交額比例均創下近期新高。滬股通方面雖然也出現凈買入,但北上資金在金融股上則是逢高出貨。
數據顯示,昨日深股通凈買入額達到13.31億元,創下近一個月來最高紀錄,滬股通扭轉了上個交易日凈賣出,變為凈買入1795萬元;港股通凈買入金額也環比微弱增長。總體來看,互通資金也是深度參與A、H股,成交總額占比分別達到2.03%、13.76%,均創下7月以來最高紀錄。
在市場整體大跌局面下,昨日滬股通和深股通上漲個股數量僅61只和44只,其中深股通下跌個股數量幾乎是滬股通兩倍。但深股通標的表現分化,前十大成交活躍股凈買入累計近7億元,吸納了約半數北上凈買入資金,遠望谷、洪匯新材漲停,而滬股通凈成交活躍股凈賣出約2.29億元。
具體來看,傳統白馬股依舊獲青睞。海康威視雖然主力資金凈流出5886萬元,公司股價下跌1.16%收于29.78元/股,但深股通成交約4億元,占該股總成交約3成,凈買入2.8億元。
科大訊飛也活躍成交,獲深股通資金凈買入2.07億元,公司股價逆勢上漲2.22%報收40.02元/股,換手率達10.24%。另外,云南白藥、雙匯發展、美的集團等股價收跌,但仍獲深股通凈買入,規模居前。
在碩果僅存的金融股板塊,以滬股通為代表的北上資金則大手筆“出貨”。
A股建設銀行上漲3.29%,卻被滬股通凈賣出最多,達到8879.43萬元,其次中國平安、工商銀行、中信證券、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也均遭凈賣出。僅有興業銀行幸免,反而獲凈買入近2000萬元。
6月份以來,上市券商業績環比出現大幅增長。而從上半年的整體情況來看,隨著再融資新政的實施,IPO已經成為券商各項業務當中增長的亮點。
最近有件事喜大普奔,這就是中國經歷了四年的努力之后,終于成功進入了MSCI,一時間萬眾沸騰,但是對于大多數不炒股的人來說,MSCI究竟是什么鬼?
北京時間21日凌晨MSCI Inc.(紐交所:MSCI)公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此次納入A股的決定在MSCI所咨詢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中得到廣泛支持。
根據MSCI的最新提案,符合條件的可被納入MSCI主要指數的A股數量將從此前方案的448只大幅減少至169只,尚不到原來的四成。
6月15日,App Annie發布了2017年5月全球手游指數榜單,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僅憑iOS平臺的收入就超過第二名《怪物彈珠》拿下了全球手游綜合收入榜冠軍。
據Wind數據,截至昨日,約有358家上市公司推出包含送轉股本的利潤分配方案,這一數字與2015年進行送轉股本的400家上市公司相當,然而在此期間,今年的高送轉行情卻出現了新的變化。
不知不覺間,長期低迷的A股市場一掃陰霾,春節后至今走出了一波近兩個月的上漲行情,上證綜指穩居在3200點以上。
美聯儲加息,這個話題引起了市場的擔憂。根據流程,當地時間3月14至15日,將召開美聯儲議息會議。
盤面上看,行業板塊集體飄紅,其中,保險、船舶、家用電器、券商、銀行等板塊漲幅靠前,與此同時,題材股也普遍回暖,智能穿戴、建筑節能、軍工航天、國企改革、次新股等主題表現持續活躍。另有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內外風險因素已經趨于緩和,A 股市場經過去年12 月的蟄伏后有望逐漸迎來偏暖的環境。
近期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炒作概念的行為態度可謂非常明確。在年初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上,時任證監會主席就曾明確表示“上市公司要立足于公司價值持續增長進行市值管理,堅決不搞偽市值管理、真欺詐操縱;立足于做強主業進行融資,不能總想‘以錢炒錢’、賺快錢”。同時點名批評“有的公司隨意更名編造題材,迎合市場炒作”的現象。
2016年,利率下行周期疊加市場波動加劇,對于大型機構投資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似乎是為了印證“不是熔斷惹的禍”這一說法,昨天,指數熔斷制度暫停的第二個交易日,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機構倉位整體偏低,也為年底和明年一季度A股預留了更多的加倉空間,利空可能會演變為利好。
昨日,盡管券商股有小幅調整,但在銀行股的強力支撐下,市場回暖態勢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