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連跌”釋放風險 “劫”后反彈概率增大
市場在資金面緊張、利率大漲以及大宗交易井噴后回落,原始股東批量減持頻現等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盤日線經歷了七連跌走勢,滬市一周大跌3.9%,收于2210點。那么,端午節小長假后,市場是繼續下行還是止跌企穩,抑或超跌反彈?為此,《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了西南證券(行情,資金,股吧,問診)研發中心總經理張仕元、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總監趙國新。
關鍵詞
經濟改革
改革紅利影響重在中長期
張仕元:我國高層人士日前在成都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表示,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決不能片面地、盲目地追求速度,而是應該在平穩的發展中化解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這是“有的放矢”。我最近就經濟中的以下兩個對應關系進行了研究: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的占比,1995年為32%,而2012年已經上升到了73%,這表明GDP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已經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而減少GDP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需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二是銀行信貸的投入產出比,1995年每1元錢的貸款產出的產值為1.20元,但到了2012年則下降到0.82元,這表明全社會對使用銀行信貸的投入產出效益在下降,銀行放貸風險在上升。應該加大資產證券化的力度,化解風險。
劉景德:無論從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發改委《關于2013年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還是高層人士在《財富》全球論壇上的講話精神來看,改革將再度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國新一輪改革大幕已經拉開,新一屆政府兩個多月來已經下放取消133項審批權,同時還在研究繼續取消和下放審批權,成熟一批,出臺一批。就金融體制改革而言,昨天已經傳來消息稱,將推進制定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短期風險釋放已近尾聲,反彈一觸即發。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經營失敗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機制。這個動作很大,估計短期內難以推出。相對而言,在券商行業的創新方面比較現實一些。這對券商行業有利好影響。
趙國新:目前金融體制方面的改革重點分別為: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建立健全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立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研究推動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同時,完善場外股權交易市場業務規則體系,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將對應這樣幾條主線:一是結合IPO重啟,將進行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市場化改革;二是以新三板擴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三是以利率浮動幅度逐漸加大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四是以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為契機的金融機構經營失敗風險補償、分擔、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機制的建立;五是以券商業務創新為切入點的券商轉型的改革等。上述改革是宏偉、系統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完成,真正的影響主要在中長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