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淘金興衰調查
數萬人的淘金夢,破碎了。
在加納淘金的中國人正在拼命地想辦法回到故土。“三天后的機票都不一定能買到了。” 身處加納的蘇震宇在電話里告訴騰訊財經,“每天返回國內的飛機全滿的。”
蘇振宇是加納中國礦業協會的秘書長,他也是一名來自廣西上林的礦主。在此次加納政府羈押中國公民的第二天,他在與騰訊財經電話連線的過程中依然不斷地接到求救電話。據蘇振宇稱,被羈押的人數還在不斷上升,當地幾乎所有的采金活動已經全部停止。
為了打擊非法開采,從多年前開始,加納政府大規模打擊非法采金者的事件就屢有發生,但這一次讓中國淘金者徹底放棄了希望。中國駐加納大使館在6月7日稱,已有169名中方人員被羈押,其中八九成是廣西上林人
廣西上林人是加納非法采金者的主要群體,他們用八年時間發現、并蜂擁而至,在2012年最頂峰時幾乎是像傳銷一樣拉人趕去當地淘金。但現在,不僅非法采金者正在被加納政府追捕,少數取得合法取得采金牌照的中國人,亦為此次加納政府打擊對象。中國采金者向國內新聞機構求助稱,加納部分普通群眾,包括少數加納警察,正在利用政府嚴厲打擊的機會,盜竊、搶劫、毆打中國采金者。
“8年的時間,現在這個產業鏈算是全部被破壞掉了。我們給加納帶來這么多的經濟效益,我相信過一個月,加納的整個土地經濟和相關產業都會受到重創。”因有其他產業在當地需繼續經營,蘇震宇依然堅守在加納。
在人口第三次大規模的浪潮來臨的時候,美國移民薩特在加利福尼亞的薩克拉門托附近發現了金礦,人類對財富的憧憬和欲望的本能,讓越來越多的冒險商人、操縱者、土地投機家,將發現金礦的消息瞬間擴大——由此開啟了沸騰世界的“淘金熱”。
但最近幾年在金價一度暴漲的驅使下,淘金熱潮再度重演。作為非洲的第二大產金國,數萬名中國人懷揣“暴富夢”遠赴“黃金海岸”加納淘金。和美國十八世紀一樣,這條淘金路上充斥了無數財富、血淚、暴力的悲喜故事。與此同時,以“上林幫”為代表的中國淘金鏈條也逐漸從加納的黃沙中浮現出來。
失控的初始:像傳銷一樣拉人淘金
與紫金礦業這樣的中國大型金礦開采公司不同,跨國淘金者的生意規則更地下、更隱秘。
之前一直在非洲從事翻譯和貿易工作的蘇震宇,是進入加納的第一批廣西上林采礦者。2006年,他帶了親戚朋友一共8個人來到加納。由其中的7個人出資,剩下的1個人出力,有了第一個采礦生產線。2006年8月15日,推土機開始在這片長滿了油椰子和可可樹林的非洲土地上作業,把它鏟成一塊一塊的泥地。
“我們最早前都是以這種組合的形式做事兒,像我們8個人,就是7個人出錢做老板,1個人出力做領錢的工人。”蘇振宇擔任米主張的加納中國礦業協會,也是由當地相對有權勢的礦老板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
加納的國旗由紅、黃、綠三色組成。黃色,象征著加納豐富的礦產資源,也代表著加納原來的國名——“黃金海岸”。加納已探明的黃金儲量約985噸,占世界總量的3%,是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大產金國。黃金開采,在加納已有百年歷史。
最早到加納淘金的中國人,是黑龍江人,而后是湖南株洲人,最后才是從2006年左右進入加納的廣西上林人。蘇振宇對騰訊財經稱:“黑龍江人在的時候整個市場和產業鏈條都不成熟,湖南人在的時候相對完善一些但是當時國際金價很低迷,根本做不成大事兒。真正把這個產業做起來的,就是我們上林人。”
“我當時想到去加納是因為金價開始上揚,而且我一直在那邊工作,知道這個事情確實是有錢賺。然后,我們最初的8個人變成了8個老板,8個老板又慢慢變成了64個老板......就這樣一個帶一個,上林人著了迷似的把親戚朋友都拉到加納來采礦,當時就像是傳銷,完全處于一個失控的狀態。”
以2012年10月為節點,當時中加官方估計,在加納淘金的中國人大約有2萬名。7個月后,據外媒報道,這個數字漲到了大約5萬人。其中上林人的數量,保守的民間統計數據認為最少也有1.2萬人左右。而加納全國只有2000多萬人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