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面臨周期切換 股市逆轉靠改革
江作良、但斌、胡斌三位投資大佬談未來——
證券時報記者 孫曉輝
美國道指、標普逼近四年新高,歐洲三大股指也在上升通道中前行。但與相繼遭受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美歐經濟體相比,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其股市卻一路下行,從2007年的6124點到當前的2100點,4年熊市給中國投資者帶來無比的痛苦。中國股市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未來股市將如何演繹?投資者又該何去何從?昨日在由中信出版社和中信新際共同主辦的“投資之道—全球杰出華人投資者巡回論壇”上,廣東惠正投資創始人、前易方達投資總監江作良、東方港灣董事長兼總經理但斌及紐銀梅隆基金公司總經理胡斌三位投資大佬為投資者做出解答。
矛盾尚未完全顯現
江作良表示,從目前估值水平看,完全認同市場估值已經很低的判斷。但在他看來,A股大跌自有其道理,目前的市場狀態比較符合其運行邏輯。他認為,困擾市場的最主要因素是經濟面臨大的周期切換。由于出口、投資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均已見頂,中國10%左右的高速成長期已基本結束,未來將向6%左右的中低速轉變。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社會運行慣性將會被打破,金融、財政、就業等諸多社會問題將會完全暴露。雖然從7月份的用電指標及鐵路運輸指標看,經濟已經見底,但市場并未到底部,原因是社會矛盾尚未真正顯現。矛盾的顯現往往需要滯后半年到一年,這意味著真正的悲觀指標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體現。因此,在矛盾尚未顯現時,很難看到后果如何,至于其真正的轉向也將無從談起。胡斌認為,中國高速增長模式已經過去,未來有質量的6%~7%的GDP增速,需要依靠開放市場化與國際化,并由此來提高生產效率。
未來一年或見大底
江作良表示,目前后市無法看清,也沒必要做出判斷。但從更長周期看,仍對A股市場抱有希望。如果下屆政府敢于正視暴露的問題,并積極應對,中國將進入偉大牛市。
但斌認為,近幾年中國股市表現遜于,跟各自股指成分股構成有很大關系。道指成分股包含星巴克、麥當勞、IBM及蘋果等全球知名企業,它們的強勁展示出美國經濟依然健康。而A股市場缺乏體現中國經濟最活躍的股票,滬指中股占據27%~28%的比例,非銀行及金融股比例占30%以上,此外,房地產、石油、石化及鋼鐵等行業也均存在很大問題。如果未來市值構成發生很大變化,沒前途的企業不再攜手高估值上市,屆時會產生很多機會。但斌同時強調,中國經濟正處新的政治周期,未來十年,政府進行多方位重大改革的概率非常大。在極端情況頻發時,市場情緒發生逆轉的可能性很大,未來一年內可能會出現見大底的重大機會。
消費服務業大有作為
對于當前市場的投資策略,江作良表示趨勢未明朗前,不妨等等看。胡斌表示,不會做大是大非的判斷,會繼續堅持量化投資割稻草的風格,在保持20%的大倉位基礎上,每日收獲一點點。但斌強調,消費、服務業會有較大成長空間,他傾向于選擇上述行業中有品牌的企業。胡斌也表示將關注有中國品牌的行業和企業,這些產品能做到穿越周期;還有一類是跟國家利益相關的行業,如稀有金屬等。(孫曉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