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驅動力量仍未形成 大盤依賴于事件驅動
展望下一階段,A股市場處于國內宏觀數據真空期、上市公司業績觀察期及貨幣政策觀察期之中,驅動指數上揚的力量仍未形成,預計大盤走勢依賴于事件驅動下的情緒波動。
5月經濟數據公布,市場疑慮并未消除,國內宏觀數據進入真空期。首批中報業績公告仍有時日,但實體需求未見明顯起色,上市公司業績進入觀察期;信貸小幅放量,資金價格走低,降息之后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綜合而言,A股市場正式進入觀察期,驅動力量處于醞釀過程之中。
國內宏觀數據真空期。實體經濟傳導具有時滯性,貸款真實需求復蘇存在爭議。從前期的政策出發點來看,政府明顯加快了重大項目的審批進程。不過,我們認為效應顯現還需要經歷兩個階段:一是月度真實信貸應逐步回升;二是實體終端需求的邊際改善。雖然5月信貸數據出現小幅放量,但市場仍需要等待進一步的數據指引。因此,5月數據出臺之后,市場進入宏觀真空期,是出現反復還是確定拐點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上市公司業績觀察期。終端需求未出現實質性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拐點仍不明朗。不過,在一季報之后,滬深300成分股業績普遍遭遇下調,業績對市場的沖擊已趨于弱化。但另一方面,距最早的中報披露仍有近一個月的時間,A股市場現階段也缺乏足夠的業績指引。因此,在一季報與中報之間,投資者心態仍然比較謹慎。
貨幣政策觀察期。從5月數據來看,投資驅動效應似乎已有所體現,新增信貸略有放量增長,市場的資金價格也出現進一步走低。在央行連續三次降準、一次降息之后,進一步的貨幣政策出臺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因此,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已經進入了觀察期,下一步的調整時間點或出現在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前后。
展望下一階段,國內宏觀數據真空期、上市公司業績觀察期及貨幣政策觀察期,意味著A股市場的驅動力量仍然在形成過程之中。預計A股走勢依賴于事件驅動下的情緒波動。
短線來看,無須過度擔憂調整。與2011年相比較,今年“殺估值”的可能性較小,市場下行存在可測的底線。一是從銀行間拆借市場來看,繼短期資金價格回落之后,中長期資金價格也出現顯著調整,國內流動性水平明顯強于2011年;二是從債券市場來看,不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普遍回落。相對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而言,2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得更快,表明現階段流動性改善程度更為明顯。從歷史經驗來看,在兩者收益率之差持續上升之后,上證綜指均展開了一輪顯著的反彈行情。(作者單位:中原證券)
(李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