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壓靠弱勢震蕩 破局待實質信號
記者 魏靜
利好刺激邊緣化
2350點附近,市場玩起了“迷蹤步”。無論是歐債危機升級所帶來的情緒性沖擊,還是利好信息的公布,都未給市場帶來明確性的指引,股指始終延續窄幅震蕩的走勢。
23日晚間,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加大基建等大型項目的投資力度。在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背景下,政策及時加大對沖力度,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市場信心。但歐債風波的短暫升級,令避險情緒大幅升溫,A股無辜“受擾”。于是,股指非但未逢利好出現反彈,反倒是選擇弱勢下行。
從近期熱點的演繹情況來看,除了鐵路板塊一枝獨秀外,機械、水泥等板塊并未出現持續性的拉升行情;軟件類個股對利好政策的反應也是后知后覺,昨日軟件股在臨近收盤時才出現集體拉升的情景。應該說,多數熱點都未逃脫一日游的命運。
而無論是市場忽視利好放大利空的態度,還是熱點大多曇花一現,這都說明當前避險情緒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從外圍的情況來看,近期關于希臘退出歐元區的討論越來越多,雖然這一情況未必會是最終結果,但其無疑會大幅推升避險情緒。外圍市場的反復也令A股感到困擾。從國內的情況來看,在政策放松與基本面下行的博弈過程中,目前經濟下行略占上風。盡管財政政策已加大力度及節奏,但其多屬于老生常談的項目,且符合年初積極財政政策的定調,因而市場一定程度上無視這一利好也情有可原。畢竟,昨日公布的5月匯豐PMI再度回落,不僅直接扼殺了市場單日的反彈沖動,更重要的是再度向市場提示了經濟下行的風險。短期而言,避險情緒或很難快速消散,市場或以弱市震蕩的方式予以消化。
上下兩難中買跌殺漲
早在年初管理層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及穩健的貨幣政策之時,市場就基本對今年很難出現系統性行情達成共識。只是管理層的適時放松政策以及年初以來的幾度小反彈,暫時混淆了多數投資者的視聽,于是多數投資者都把反彈當作反轉來操作。
然而,畢竟本輪經濟見底的過程不同以往,“L”型的運行態勢也決定了市場底部運行的與眾不同。
首先,在目前經濟加速下行的背景下,現有的政策放松力度,很難短時間對沖經濟下行的風險。雖然說國務院常務會議表態要加大一些具有全局意義的大項目投資,但就目前的情形來看,能對經濟回升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方式,只有放松房地產政策。而目前來看,這一預期顯然不現實;而諸如基建等傳統的財政刺激規模又有限,因此其對市場的提振效應確實有限。就貨幣政策而言,市場對非對稱降息的預期正逐漸升溫,但這一利率工具仍遲遲未動,而資金價格的相對高企也使得貸款需求持續疲弱,新增信貸不及預期,經濟回升動力嚴重不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濟不可能迅速打開向上的空間,反映到市場上,弱勢震蕩就自然會成為市場運行的主基調。
不過,一旦市場所期盼的非對稱降息兌現,短期而言,其所釋放的放松信號較強,將會推動市場信心逐步恢復,市場大概率會迎來一波反彈行情。
其次,就市場整體的利率水平來看,雖然目前中短端的利率品種出現較為顯著的下行,但對經濟更具指示性意義的中長端貸款利率并未跟隨下行,這說明全社會的利率水平依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未來,只有資金供給持續增加即存準率進一步下調,并且央行在使用數量型工具的同時調降基準利率,全社會的利率水平才會顯著下行,最終流動性及政策的放松才會逐步推動經濟的見底回升。
在實質性信號出現之前,投資者無需對行情抱有過于樂觀的預期。畢竟,今年以來的幾度反彈,多數都是源于跌出來的機會;再加上估值底的一跌再跌,早已解除了市場出現系統性下跌的風險,因而投資者不必過于恐慌。現階段,跌多了就買點、漲多了就賣點,以不變應萬變,或許才能淡然面對市場未來的不可知因素。
4月宏觀經濟數據超預期下滑之后,最新公布的5月匯豐PMI數據又進一步顯示出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再加上歐債風波持續升級,于是市場習慣性地采取忽視利好并放大利空的態度。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二季度經濟下行的速度及幅度都有可能超出預期,但與此同時,政策方面預調微調已加緊運行,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場再度出現系統性下跌的風險已極小。應該說,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定調透露了現階段管理層加快政策微調節奏的意圖,接下來不排除央行會超預期地采取貨幣舉措。而在這之前,市場或采取弱勢震蕩的走勢,來等待實質性信號的出現。(魏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