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真是高手在民間啊,破繭就可以出蠶。國家的繁榮在于人民創造力的發揮,經濟的活力也來自就業、創業和消費的多樣性。我們推動“雙創”,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富起來,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這有助于調整收入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也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真是高手在民間啊,破繭就可以出蠶。國家的繁榮在于人民創造力的發揮,經濟的活力也來自就業、創業和消費的多樣性。我們推動“雙創”,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富起來,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這有助于調整收入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也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3月15日人民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一項重大部署,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舉措,也是廣泛動員和激勵群眾參與改革、推動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
創新創業離不開社會環境的滋養。長期以來,創新冒險的意識不強,社會上對創新的鼓勵不足,對創新失敗奚落嘲笑,缺乏寬容的氣氛,是影響創新的文化因素。要積極營造大眾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理念,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新風尚,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業創新愿望得到鼓勵、行動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形成創業創新光榮的鮮明導向。要著力抓好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農民創業園、創新創業綜合體等各類載體平臺建設,在城市打造出鼓勵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的高端創新鏈條,在農村打造出從低端到高端梯次發展的創業鏈條,形成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重要指標之一,引入到職稱晉升體系中,以此來鼓勵科技人才創業創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要解決的是育人問題。大眾創業,教育先行;萬眾創新,文化先行。沒有創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創業的成功,沒有創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創新的人才。大量青年如果缺少專業能力與基本素質,盲目創業,可能會出現“全民煉鋼,盡是廢鐵”的悲劇。辦好創新教育需要改革我們的教育體系,包括理念、課程、師資、實踐等等,真正讓大學生、中職生具備基本的做事素質。這就必須摒棄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唯金錢利益教育,營造健康文明的創新文化。要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育,切實推動“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要求對接”,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必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鼓勵各式各樣的創新,直接用于創業,合作參與創業,轉讓促進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在于激勵人才主動創造新成果和愿意轉化新技術。這需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從而促進科技人員愿意創新、愿意創業、愿意轉化。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的:“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擴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政策實施范圍,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人員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提升有利于人才集聚、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政府部門出實招推動。要研究制定各項扶持優惠政策,加快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新機制,形成一套全鏈條的優惠政策和服務體系。農業部門要把支持創業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相結合,給予培育經費方面的重點支持,通過創業培訓、產業扶持、跟蹤服務等方式,引導和支持人才創業;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大對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在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鼓勵并引導各級財政部門整合創業相關項目經費,并撬動社會資本,對創業者予以重點支持;金融機構要通過設計開發專屬金融產品,為創業項目提供優惠的貸款支持。還可考慮在各地設立創業創新基地、創業扶持基金及創業創新指導中心等專門機構,為創業者提供盡可能多的資金、政策支持和市場分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