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穩增長動力何在:創新制度提高便利化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是,外貿發展仍然面臨外部需求不足、國內成本上升等困難。商務部將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外貿增長新引擎。
出口首次半年過萬億美元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外貿仍然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外貿進出口總額總體上有所增長。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值近2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首次半年過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8.6%,超過GDP增速。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一季度中國出口額占全球貿易的份額達11.3%,比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中國外貿增速特別是出口增速既高于發達經濟體,也高于大多數新興經濟體。比如,上半年,巴西進出口增長2.3%,其中出口下降2.3%,進口增長7.1%;前5個月,印度進出口增長3.9%,其中出口增長2.9%,進口增長4.5%;南非進出口下降2.6%,其中出口下降5.1%,進口下降0.2%。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介紹說,這說明,我國外貿通過這幾年的調結構、轉方式,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轉方式調結構”帶來五大變化
在穩增長的同時,外貿“轉方式、調結構”繼續取得積極進展,具體體現在5個方面:從國內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占全國出口總額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已接近15%。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高4.1個百分點,達到41.7%。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比重分別上升0.2個、2.0個百分點,達到57.8%和30.5%。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貿易10.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比重下降3.0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看,對美國、歐盟、日本三大傳統市場以外的其他出口市場的比重已上升到62.4%,而去年這個比重為59.1%。據美國全球貿易信息系統(GTI)統計,2013年1-5月,中國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上升0.9個百分點,在日本的份額上升0.4個百分點,在歐盟的份額上升0.3個百分點。
另外,多雙邊經貿合作也獲得積極進展。我國與冰島、瑞士簽署了高水平的自貿協定,自貿區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再如,推動中國光伏產業積極應對歐盟光伏產品摩擦,日前達成了價格承諾安排。
創新制度提高貿易便利化
從當前形勢看,外貿出口雖然仍面臨不少困難,總的來看外貿形勢復雜嚴峻。從先行指標看,下半年出口走勢不容樂觀。
高虎城說:“盡管接下來幾個月面臨的困難和壓力仍然不小,但我們有信心完成全年外貿發展目標。”國務院近日研究通過了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據了解,下一步,商務部將細化這些措施,盡快落實到位,特別是要通過制度創新,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一是在全國口岸分步推廣“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優化海關、質檢等服務;二是整頓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暫免出口商品法定檢驗費用,減輕企業負擔;三是金融機構將對有訂單、有效益的企業及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發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四是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融資、通關、退稅等服務;五是積極擴大商品進口,增加進口貼息資金規模;六是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為了給外貿穩定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商務部下半年還將推動4項具體工作:一是通過試點進一步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的貿易管理,使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二是大力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開拓新興市場;三是擴大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增加能源資源、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有需求的消費品進口;四是大力支持服務外包發展,完善服務貿易示范載體和交易平臺建設,使服務貿易成為新的增長點。
(記者王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