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PMI再現分歧一升一降 大小企業發展不均
“官民”PMI再現分歧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環比6月份微升0.2個百分點,也好于市場預期。這是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連續第十個月高于50%的臨界點,顯示出目前我國制造業運行總體平穩。但是,同時發布的匯豐7月PMI終值依然維持下滑趨勢,從上月的48.2%下滑到47.7%,其中新訂單指數更創下11個月來最大降幅。
兩家PMI數據一升一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從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中型業PMI為49.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9.4%,比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舉措和政策增加了企業發展信心,大型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為制造業PMI溫和回升奠定了基礎。“如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和加快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改善了投資相關行業的信心。”
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反映企業信心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4%,比上月上升2.3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走勢。有24.3%的企業認為未來3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上升,比上月提高1.2個百分點;只有11.5%的企業認為經營水平下降,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匯豐報出的7月份PMI終值47.7%,低于上月的終值48.2%,顯示制造業運行連續第三個月放緩。其中新訂單總量創下11個月來最大降幅。匯豐對企業的調查顯示,包括國內、國外市場整體市況正在轉弱,導致客戶需求放緩。出口商反映來自歐洲、東南亞和美國的新訂單量都比上月有所下降。
匯豐發布的數據顯示,就業方面降幅頗為明顯。企業用工數量持續第四個月收縮。而受訪廠商反映,用工收縮是由雇員辭職和公司縮減規模等多種因素所共同導致。制造業去庫存情況持續,7月份制造商連續第三個月減少采購,供應商交貨速度連續第四個月出現輕微改善。同時采購庫存環比下降,許多廠商因訂單減少及生產需求放緩而相應降低了庫存。
分歧顯示大小企業發展不均
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指數回升,而匯豐給出的制造業7月份PMI指數卻在下滑,兩者為何呈現“一升一降”?
對此,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稱,兩個PMI數據不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樣本覆蓋的差異,匯豐PMI指數的樣本以中小企業為主,但這更有可能是反映了短期增長前景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實際上,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的分項調查也顯示,相比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PMI均在50%的枯榮線以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小企業仍面臨著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技術落后等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稅收優惠將增強市場信心
“政府實施的如‘為小企業減免稅額’、‘在交通運輸業和一些服務業的增值稅改革’等小的改革措施將會對下半年全國經濟增長起到幫助。”朱海斌表示。
據悉,從8月1日起在交通運輸和一些服務行業的增值稅改革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預計這將使2013年稅收負擔降低1200億元。
“目前由于內需和外需雙雙疲軟,制造業增長放緩,加上近來其它經濟數據走弱,政府近來出臺了更多的微調措施,包括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增加包括保障房、鐵路、節能環保和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領域的支出。”匯豐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這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增強市場信心,減少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
匯豐亞太區經濟顧問梁兆基指出,預期下半年官方制造業PMI將徘徊在50%的分界線邊緣,總體而言內地訂單仍然能推動經濟增長。他預測下半年中國內地經濟增長約在7%到8%之間。
(魯暢 楊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