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兇猛零售業觸網求生 沃爾瑪1月內連關3門店
快遞公司員工在倉庫外就地將包裹掃描后裝車。阿里巴巴發布數據稱,淘寶網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商品。
京東10周年店慶月、天貓年中大促、易訊7周年優惠活動……預熱半月有余的2013上半年電商大戰,從6月18日進入巔峰決戰,硝煙彌漫至今。
這場電商大戰,在中國電子商務專家單仁看來,“實質上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電商一起絞殺中國的傳統零售業。”
傳統零售業并未坐以待斃。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蘇寧使出的一記“狠招”:從6月8日起,全國所有蘇寧門店、樂購仕門店銷售的所有商品與蘇寧易購實現同品同價。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將此次“同品同價”稱為“蘇寧新十年轉型的根本性突破”、“中國零售業變革的里程碑事件”。傳統零售深度觸網已成大勢所趨。分析人士指出,傳統零售業在電子商務洪流的裹挾下,正迎來新一輪的業態革命。
變革勢在必行
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因虧損被迫關閉、沃爾瑪一月之內連續關閉3家大型賣場門店……2013年上半年,中國傳統零售業的天空陰云密布。
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感到了一絲涼意。在北京百貨大樓里經營一家時尚女裝店的王蓉看著過往的顧客,難掩憂郁:“跟前兩年相比,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
據統計,今年5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速同比回落5.2個百分點。2012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0.2%,增速較2011年大幅放緩11.5個百分點,創1999年以來最低增速。
問題出在哪里?
“零售企業淪為‘二房東’,零供矛盾突出。”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司長向欣此前在中國零售戰略高峰論壇上直言,百貨商店和超市通過出租柜臺、引廠進店等方式獲取利潤的“二房東”模式,不僅損害了供貨商的利益,而且喪失了起碼的商業經營能力。
在內部經營困難的同時,傳統零售業還受到了外部電商迅猛發展的劇烈沖擊。2012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天貓和淘寶交易創下了191億元的奇跡。上海395家主要大型商業企業和旗下5000多家網點在國慶黃金周的營業總收入,尚不足其1/3。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金額達到1.26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66.5%。2012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23%。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早有斷言,網購一旦占到零售總額的5%,就會越過該臨界點,呈現爆發之勢,并開始產生全局影響。2013年將成為改變中國零售業格局的起點。
電商所改變的,不只是零售市場格局,更是普通人的消費習慣,傳統百貨商場正逐漸淪為電商的“試衣間”。“好些顧客試完衣服,看著挺滿意的,就是不買,問了價記了號就走。”由于自家經營的女裝在網上都有代購,店里賣的衣服在淘寶等網店上能打到7折,這幾年來,王蓉流失了不少顧客。
在消費習慣改變的背后,是電商帶來的零售業態的變革。電商完全顛覆了傳統零售實地選購、現場支付、取貨回家的購物方式,代之一種全新的購物模式:在虛擬網絡上選購看得見、摸不著的各式商品,付款給看不見的第三方平臺,等待素未謀面的賣家發貨,坐在家中從快遞員手里取貨。
近年快速發展的物流快遞業成為一個縮影。從遞送包裹到介入生產和采購,電商物流業不斷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點,近3年,全國快遞業務年均增長50%以上,今年前5個月增長25%。
在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看來,這背后是商業基礎設施的切換——從以商場為代表的傳統商業基礎設施到以網絡購物為代表的新商業基礎設施。伴隨這個切換,“整個商業景觀都會隨之發生變化”。
這種商業基礎設施的切換,在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系主任洪濤教授看來,是當下正在發生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繼此前的百貨店、連鎖經營、超級市場帶來的3次零售革命后,電商的發展再次給零售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第五次智能商店革命也在悄然進行。
“種種跡象表明,傳統零售的經營方式、盈利模式、營銷模式必須改變、創新,尤其對于實體零售企業的發展,已經處在了是繼續發展壯大還是會被淘汰的十字路口。”向欣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