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錢更值錢了千萬別買房 未來3月可能下跌
你的錢安全嗎?
編者按
一場銀行間“錢荒”,其實更像央行掌控中的一次壓力測試。
市場的過激反應,是人們對經濟增速乏力、以往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的擔憂的集中體現。而此次央行的態度變化,既給了那些不守規矩的銀行一個警告,又向市場發出了逼迫中國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
南方周末本期專題,詳解這場“錢荒”鬧劇的來龍去脈,以及其間展現的中國經濟深層次隱憂。
一場金融機構之間的搶錢大戰,讓所有中國人第一次連存在銀行里的錢也擔心起來。銀行會不會倒?現在各家機構為了爭取存款而競相推出收益率越來越高的理財產品,是不是還可以買進?已經跌破1900點的股市還會再跌嗎?眼下持有什么資產最為穩當?
就這些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
銀行會不會倒?存在銀行里的錢安全嗎?
李迅雷:即便是中小銀行,也不至于這一輪馬上倒閉。
今天出現的風險,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短期內會成為現實的虧損,但發生大的危機可能在幾年后。
危機永遠是風險不斷累積的結果。“今天的風險”,從更宏觀的整個中國經濟的角度來看,已經存在于三個層面上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企業的高負債,金融機構的高杠桿。
謝國忠:無論銀行規模大小,因為中國政府一定會對存款負責,就不存在倒閉的風險。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倒的風險不小。
現在還能再買理財產品嗎?
李迅雷:理財產品分成很多種,詳細的也很難評估。有信托類的理財產品,有公募基金發行的,有銀行或保險公司發行的。單講其中一種“信托類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很大比例是建立在政府信用之上的,看似安全,但是如此龐大的金融產品都依賴政府信用,短期的風險可能無憂,但長期來看,地方政府最終可能無法承擔如此大規模的信用。
不過也不用對這次出現的流動性風險過于擔憂,因為總量上是不缺的,主要誘因是期限錯配。即使央行最后不出手,也不至于釀成大規模的金融危機。非要說現在進入金融危機了,也是低級別的危機。
謝國忠:個人看法,銀行自己發的、收益率只有4%-5%保本的理財產品風險不是很大,但是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收益率高于10%的理財產品還是要謹慎小心。
股市還會再跌嗎?
李迅雷:我不談論股市,誰也說不準股市。但有一點可以說的是,中國的GDP增速在下滑,企業的盈利增速也在下滑,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最終會導致一批企業破產。一些新興行業也正在崛起,但是它們的規模都偏小,10%的崛起無法對抗90%的衰落,中國經濟會往下走,要接受這一點。
謝國忠:股市,短期肯定存在壓力,因為全世界的熱錢都在退潮。中國是保匯率的,面臨熱錢外流的壓力就比較大。但是這個時候,政府不能繼續印鈔票去堵外流的錢,不能變相地繼續支持投機。
中國并不缺錢,再說缺錢就有問題了。2008年之后,金融體系杠桿率增高,企業負債率提高,多余的錢都在炒,炒房炒地,再向市場放錢只會加速危機的爆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