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天然氣漲價 居民氣價下一步或調整
非居民天然氣漲價揭開價改大幕
專家預計下一步將再調存量氣價和居民氣價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曄君)醞釀多年的天然氣價改終于在一場淡季“氣荒”中出現松動。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出通知,自7月10日起,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至每立方米1.95元。業內分析,雖然提高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可以減少相關企業虧損,緩解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狀況,但是并未解決國內天然氣價格倒掛情況,預計未來天然氣價改還有配套政策陸續出臺。
通知規定,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調整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價格的85%確定。存量氣是2012年實際使用的天然氣數量,增量氣是新增加的天然氣數量。
據了解,近年我國天然氣需求不斷膨脹,進口依存度不斷提升。2007-2012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從40億立方米增加到425億立方米,五年增長9.6倍;進口依存度從2%提高到27%。但國內天然氣價格采取成本加成定價的方式,價格倒掛現象嚴重。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此次價格調整可以減少相關進口企業虧損,緩解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狀況,也標志著天然氣價改拉開序幕。國家發改委負責人也表示,存量氣價格分步調整,對現有用戶影響較小;以增量氣帶動存量氣價格調整,有利于降低方案實施的難度和阻力,保障平穩實施。
事實上早在2011年,廣東、廣西已經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選取計價基準點和可替代能源品種,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的機制,并以計價基準點價格為基礎,綜合考慮天然氣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確定各省(區、市)天然氣門站價格。
卓創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指出,這次調整后,新增氣量價格其實已經采取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方式,這是一種比較市場化的定價方式,而存量氣價格雖然上調,但是價格仍然低于進口氣價格。由于目前天然氣存量氣占絕大多數,說明價格還是沒有調整到位,還沒改變整體仍是成本價格定價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價格調整并沒有涉及居民天然氣價格。對此,王曉坤認為,居民天然氣價格未來肯定也會進行改革,只不過這次考慮到調價的影響范圍,暫時先對非居民用氣價格調整,這樣推行難度較小。而且居民天然氣價格調整往往還需要經過制定方案、聽證會等環節,實施起來難度比較大,將來居民用氣預計可能采取階梯氣價的方式來實現。
在林伯強看來,此次價格調整還沒有完全改變天然氣價格倒掛情況,預計未來天然氣價改還有配套政策陸續出臺。政府還可能通過多次提高存量氣價格,使其逐漸靠近增量氣價格,等到兩者價格基本一樣時,國內天然氣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方式也就基本確立了。
?。ㄙZ叢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