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銀行理財收益沖高7% 倒掛現象不會持久
短期理財產品備受熱捧,存款在各家銀行之間游走尋利,前所未有活躍的現狀必然改變。
受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的直接影響,6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正在節節攀升,尤其三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產品收益暴增。
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等大型國有銀行,1個月期限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上浮至5%以上。廣發、民生等股份制銀行發行同期限的短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一舉擊破5%,高達6%甚至7%以上。
遍地都是年化收益超5%產品
一般情況下,很少有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短期產品,但目前的情況是,這種收益水平的短期產品各家銀行正在爭先恐后地發行,并且產品存續期限基本都為35天左右。
工商銀行的2013年第36期保本型個人人民幣理財產品是這輪理財產品“混戰”中發行規模最大的一款。按照產品說明書顯示,這款理財產品為保本浮動收益性產品,預計發行量為200億元,從2013年6月26日開始募集,7月1日截止,存續期限為35天。
建設銀行各地分行也紛紛推出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部分產品收益率甚至高達6%,產品期限多在31天到45天之間。6月13日,建設銀行江蘇分行更是推出了一款期限3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7.39%的理財產品。據了解,該產品50萬起購,產品募集資金將投資于同業存款等其他投資工具。
中國銀行也是不甘示弱。據理財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初至今,中國銀行共發行預期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產品共61款,其中3個月期限以內的短期產品48款,有近10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到了6%甚至6.2%,這些產品的起購金額多為10萬元,個別產品起購金額為100萬元。
近日,廣發銀行臨時發行了35天期限的一款薪滿益足系列的理財產品,起購門檻分為四等,分別為5萬元、15萬元、30萬元、100萬元,對應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6.2%、6.4%、6.6%。這是6月以來廣發銀行發行的同期限產品中收益水平最高的一款。據了解,廣發銀行還至少發行了20余款“盆滿缽盈”系列的3個月期限內的產品,收益水平基本都在5.5%-6%。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21日至6月27日,民生銀行先后推出了約10款保本的短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布于5.1%-7%。民生銀行6月27日發行的兩款35天的非凡資產管理理財產品,起購金額分別為5萬和50萬,對應年化收益率分別為6.6%、6.8%。
公開資料顯示,興業銀行6月25日發行了一套5款“天天萬利寶”人民幣理財產品,其中有3款是短期產品,5萬起購的兩款期限分別為35天和58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4%和5.3%,另一款300萬起購的58天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7%。
另有消息稱,興業銀行地方分行同期發行了兩款理財產品,都是5萬元起購,期限分別為35天和88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了6%和6.5%。
各地城商行更是短期高收益產品遍地。
通過記者不完全統計了解到,6月以來,泉州銀行、重慶銀行、珠海華潤銀行、富滇銀行、廣東南粵銀行等部分城商行都發行預期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1個月期限左右的產品。天津農商銀行、深圳農商行等多家農商行發行了類似的產品。
短期產品收益必將回落
從產品結構來看,目前銀行現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保本型非結構化的理財產品。而之前,1月存續期的此類銀行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水平最高也不過4%。而目前1個月期限產品的5%-6%收益水平相當于之前1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之前,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5%的產品多為長期限結構性產品。
目前的銀行理財市場明顯出現了收益水平的短長期倒掛,短期產品備受熱捧,存款在各家銀行間游走尋利的現象前所未有的活躍。
“這么多銀行發行高收益產品,其中一些銀行是為了緩解流動性的暫時緊張,一些銀行是為了借機在目前的同業市場上賺上一筆,還有一部分銀行為了保持原有的儲戶不將存款轉移到其他銀行也發行了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一位國有銀行理財師分析稱。
在工商銀行所發行200億元規模的產品中,其投資方向明確表明了其資產管理計劃:計劃投資20%-100%的債券、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0-80%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同期發行的工商銀行的其他產品投資方向上也可以看到投資同業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一般占比為20%-100%,工商銀行向同業市場輸出資金的跡象很明顯。
“理財產品是個市場化的東西,所融的錢是投到了市場,在貨幣市場上利率的表現如何,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就會是相應的。目前銀行間市場短期同業拆放利息明顯高于長期的國債利息,所以理財產品短期內收益倒掛是必然的。”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稱,目前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得到了緩解,接下來短期產品的收益必然會降下來。
(袁盼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