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8家外資行基金代銷資格獲批 零售添新引擎
千呼萬喚,首批8家外資銀行基金代銷的資格昨日獲得批準。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分別從各家銀行了解到,匯豐銀行(中國)、花旗銀行(中國)、東亞銀行(中國)、恒生銀行(中國)、大華銀行(中國)、星展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與南洋商業銀行(中國)均已收到證監部門書面或口頭批準通知。
本報另從上海證監局相關渠道獲悉,華僑銀行(中國)也已進入了申請受理流程。
首批獲準業務的外資銀行已經覓得合作基金公司。比如,匯豐中國的首批本地基金公司合作伙伴為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花旗中國首期將與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展開合作。不少外資銀行表示業務資格獲批后還將與更多基金公司接洽,下半年將大幅拓展合作伙伴。
本報記者采訪上述獲牌外資銀行獲悉,這些銀行基本選擇在“近期”、“7月”正式啟動銷售,分階段在其分支網點開展業務。
對于在零售業務上受限于網點稀少、人力成本高昂的外資銀行來說,此次基金代銷資格的下發,意味著其得以進軍中國利潤豐厚且快速成長的基金銷售市場,以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帶動零售的策略。而這也是其本地化經營中的重要環節。
匯豐中國副董事長、行長兼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銷售本地基金對外資銀行現有財富管理服務的投資產品線提供了有益的補充,同時拓寬了公募基金的銷售渠道。”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關燕萍認為,新業務將為恒生中國深入參與本地市場的合作開辟新渠道。
對于外資銀行銷售基金,市場曾有顧慮外資行網點數量比不過中資行,在業務上沒有優勢。對此,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關達昌反而認為,外資銀行客戶資源相對高端,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的優質客戶,以及全新的客戶開發和運作理念。
正在申請牌照的華僑中國個人銀行部總經理李徽徽則對本報表示,外資銀行的另一大優勢還在于其“海外背景”,可依托母行優勢,將本地業務與海外理財實現整合。
(夏心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