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個人業務降價攬客 對公業務收費悄然漲價
一向有“收費貴”之稱的外資銀行開始下調部分服務手續費。近日,東亞、恒生、匯豐等多家外資銀行發布了新的服務收費標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多家外資銀行最新收費標準發現,部分銀行已下調信用卡分期、異地跨行ATM取款等服務收費。
在個人業務部分收費下調的同時,外資銀行對公業務收費卻在悄然增加,有外資銀行取消了部分對公業務的減免優惠。
東亞銀行近期宣布,從5月1日起,該行大額分期中的12期、24期、36期,收費標準由此前的5%~8%、8.5%~12%、12%~18%,分別降至4.5%~8%、8%~12%、12%~16%,每月收費標準為0.4%,分別下調了0.5個和2個百分點。
此外,該行還取消了信用卡溢繳款領回手續費及國外交易匯兌手續費。此前,通過該行VISA信用卡交易時,按領回金額的0.5%和交易金額的1.5%收費。
除了東亞銀行,多家外資銀行下調了網銀、理財等業務手續費。恒生銀行則增加了其優越理財客戶的收費優惠政策,并新增部分業務費率減免。
東亞銀行則在年初對借記卡同城、異地跨行ATM取款費率進行了下調。其中,普卡手續費為每月前5筆免手續費,第6筆開始按2元/筆收取,顯卓理財金卡、白金卡免手續費和個人網銀跨行匯款則免收手續費。
“外資銀行的銀行卡業務還很薄弱,根本不能和中資銀行相比,加上手續費很高,發展受到很多限制。”一位外資銀行華南分行人士說,外資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本就受到管制,如花旗等銀行獲得信用卡業務資格后,降低費用是為了招攬客戶。
早在今年年初,渣打和花旗等外資銀行分別推出優惠活動,對借記卡境外取現、信用卡消費等減免收費或獎勵積分。
但相較于中資銀行,雖然屢經調整,外資銀行的信用卡手續費仍不具明顯優勢。以賬單分期為例,花旗銀行的賬單分期手續費全部為0.72%,而東亞銀行6期和12期分別為0.7%和0.6%,建行亦為同一標準。中信銀行雖然略高,但也只有0.72%和0.64%。而東亞銀行的大額分期手續費標準,則仍高出中資銀行不少。
不過,外資銀行部分個人業務收費下調的同時,對公業務費用卻在悄然增加。本報記者查閱東亞銀行2012年版收費標準后發現,在對公業務中,對小微企業減免貸款安排費、授信額度管理費、承諾費等費用,在最新標準中,減免規定已不見蹤影。
(楊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