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出奇招攬客:買理財產品送蔬菜
部分銀行收益較高理財產品一覽
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面臨了諸多的困境。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發行和收益率出現了雙降,雖然部分銀行為了吸引客戶,推出了多個年化收益率高于市面其他同類產品(最高達5成)的產品來吸引客戶,但整體理財產品的銷售仍不夠理想,不少理財經理為了廣納客戶,采取了多種營銷手段,其中,不乏一些群發手機短信息、微信攬客、社區宣傳等招數。 雖然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以拉高收益來吸引客戶,但投資者不能盲目跟風。“有的產品起點高達百萬,有的銀行借助理財產品的幌子宣傳,事實上銷售的是私人銀行的信托產品。”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文、表/記者李婧暄
收益率普降 理財產品賣不動
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稱接連收到了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推銷短信。盧先生也表示,近日他已經收到了四五家銀行發來的理財產品推銷信息,“這幾家銀行以前都沒有接觸過,也沒有在那里辦理過業務,不知道是從哪里獲得了我的信息。”盧先生表示,一般來說,都是一些商家通過購買客戶信息來群發廣告信息,但是銀行也用這種方式招攬生意還是頭一回見到。
除了短信營銷,記者注意到,有銀行還開設了微信賬號招攬生意,除了部分銀行總行開設的公開賬戶,還有各家支行自行開通的微信賬號。
另外,天河某住宅區的陳阿姨表示,還有的銀行現場提出買理財產品可以送蔬菜的噱頭。
與銀行賣力吆喝理財產品相關聯的是,記者發現,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量明顯受到沖擊。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顯示,4月份(3月29日至4月28日)各商業銀行共發行2439款理財產品,環比下降12.8%。
除了發行量下降,收益率方面也不理想,相關數據顯示,5月上旬銀行理財產品發行841只,半年期以內理財產品收益率上限為4.06%~4.25%,優選財富研究員趙堅表示,而2~3月的時候同一款期限的產品收益率還能達到4.6%~4.8%。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