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市場化尷尬:這邊床位告急那邊空置四成
中國老齡化進程愈來愈快,養老作為一門產業,也在風起云涌中成型。然而,從北京養老院的調查情況來看,其現狀堪憂。在養老市場化、養老產業化的口號下,養老這一本該政府大力作為的民生問題,已經隱現出“需求、供應、價格”的死結。
記者通過在北京的調查發現,在當前的機構養老中,一方面存在著養老床位總量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著總體上40%左右的床位空置率。這看似荒誕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尷尬?
想漲價又不敢漲 民辦養老機構舉步維艱
觀現實,看未來。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調查了京城多家養老院,發現整個行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養老保險制度幾乎從來沒有過今天這樣多的質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未來怎樣養老?
民辦養老院貼錢運營床位40%以上空置
據了解,目前具有北京市戶籍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約251萬,約占戶籍人口總量的20%。按照國際水平,在機構集中養老的老年人比例一般為4%,因此本市需要有10萬張養老床位才能滿足需求。但是目前北京市的養老床位不足9萬張,床位缺口明顯。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在未來40年的時間內,床位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
與床位缺口相比,北京卻存在4萬張左右的空置養老床位,這一空置率在民辦養老機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中匯國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人身險管理中心總經理宋海英談到她對北京民辦養老機構進行調研時不無感慨,她告訴記者:“都說養老難,難在哪里?有些養老機構進不去,但是民辦養老機構的床位空置率卻達到了相當的高位。”
位于北京市東四環的嘉德老年公寓是一家民辦養老機構,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從基礎設施來說,都算不錯,并且在養老領域經營多年。該院院長王巖向記者介紹稱,目前擁有床位360多張,老年人的入住率在90%左右,而一般這種規模的養老機構,入住率能夠達到70%以上就差不多可以實現收支的持平。但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嘉德老年公寓并沒有完全擺脫收支困擾。王巖表示,“我們的成本壓力很大很大,一到月初就要為員工的工資攢錢。”
據了解,在民辦養老機構中,嘉德老年公寓的經營狀況還算不錯,相當一部分的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較低,甚至有些養老機構只有幾個老年人入住,貼錢運營已經是業內常態,尤其是對于新成立不久的民辦養老機構來說,更是如此。
誘人的政府補貼 政策實施尚需落實
針對民辦養老機構生存壓力較大的現狀,為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北京市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支持,比如說新建床位補貼、老年人入住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補貼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2013年,北京市社會力量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階段支持標準,由原來每張床位8000元-16000元的市級支持標準提高到2萬元-2.5萬元,并且區級資金還要按照1:1的比例配套支持,這就意味著社會力量建設一張養老床位將會獲得4萬元-5萬元補貼;運營階段補貼標準由原來的收住一位老人1個月200元-300元標準提高到300元-500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