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開區打造兩個千億級主導產業 借力航空港
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這是第一個以航空港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綜合實驗區。作為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借助這一難得機會,乘勢而上,再展宏圖。
3月6日、1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天君兩次帶領市直有關領導到經開區進行調研。吳天君一行先后實地查看了強投資項目現場、汽車產業發展及“無水港”項目等建設情況,就如何發展汽車及裝備制造、無水港建設、工業大道建設做出重要指示。
吳天君指出,圍繞打造全國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基地這一目標,經開區要著力在汽車和裝備制造業方面形成幾個在全國具有領先水平、獨特優勢、重大影響的集群,盡快建成以兩個超千億的汽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新城。
鄭州晚報記者 王賽華 通訊員 趙桂榮 王倩倩
打造千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經開區管委會主任王貴欣介紹,根據鄭州市主導產業布局和“汽車城”發展規劃,經開區將著力在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新能源汽車產業、汽車研發和汽車教育服務四個方面下功夫,力爭到2015年底整車制造產能達130萬輛,產值1000億元,努力使經開區汽車產業在中原經濟區發展中起到龍頭示范作用。為此,經開區制訂了科學的發展規劃。
依托東風日產、海馬(鄭州)、宇通新能源等整車基地項目,到2015年底,力爭實現兩個60萬輛發展目標——東風日產項目整體產能實現60萬輛、海馬(鄭州)公司整體產能實現60萬輛,產值分別達到400億元和200億元;宇通項目整體產能達到7.5萬輛,產銷收入達到250億元。
圍繞建設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這個目標,力爭到2015年底宇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年產3萬輛、海馬新能源汽車年產3000輛,產值接近200億元。形成以新能源整車為龍頭,以動力電池、動力控制、系統集成和核心研發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
加大零部件產業建設力度。首先加快對現有5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優化擴能,繼續推進東風、宇通二期和海馬二期零部件園,以及精益達二期、日立化成、廣州優尼等在建配套項目建設;爭取今明兩年實現30家零部件企業建成投產;依托區內現有路暢科技、加眾電子等電子信息產業優勢,配套發展汽車電子產業。通過上述三大板塊建設,力爭到2015年底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達到120家,產值200億元。
完善汽車產業鏈條,培養鄭州汽車產業發展智囊團。按照國內一流“汽車城”的標準,構建汽車產業服務大平臺。
打造千億級裝備制造產業
依托行業龍頭企業,持續推動以煤礦機械、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工程機械和特種機械、電力裝備為主體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實現由加工制造向集生產、研發、物流、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體系轉變。力爭到2015年底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
以宇通重工、中鐵隧道、龍工機械、恒天重工為核心,重點發展挖掘、起重、管軋成套等設備,提升工程機械和特種機械產業的整體實力。到2015年,實現產值280億元。
加快海爾(鄭州)市場創新產業園建設,年底建成投產集研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家用電器綜合性產業園,達產后產量實現600萬套,產值超100億元。
以富泰華、中興電子、旭飛光電為核心,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到2015年,實現產值200億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