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庫瀕臨見底 “超級硬幣”方案被棄
政府和美聯儲反對鑄造一枚面值高達一萬億美元的白金硬幣來解決債務危機
剛剛在“財政懸崖”前來了一個急剎車,還沒緩過勁,山姆大叔又已一頭撞上了“債務天花板”。
去年年底,美國聯邦政府的舉債額度達到16.39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財政部目前采取的臨時性應對措施只能維持政府運營約兩個月,減輕債務上限給財政、民生帶來的打擊已經迫在眉睫。
當地時間上周六,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安東尼·科利(Anthony Coley)公開表示,財政部和美聯儲反對鑄造一枚面值高達一萬億美元的白金硬幣來解決債務危機。與此同時,財政部已經告知國會,預期可供使用的“非常規措施”能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空間,維持政府運轉到2月中旬或者3月初。
雖然美國財政部沒有具體指出騰挪的辦法,但根據高盛的研究報告,財政部很可能從政府設立的雇員退休基金、匯率穩定基金等當前沒有支付需要的政府資產中挪用資產。
面值一萬億美元的白金硬幣
債務達到法定上限,意味著美國財政部不能夠用增加債務的方法來彌補財政預算的赤字缺口,簡而言之,就是沒錢支付已經在預算中列出的開支。
根據憲法規定,有權限借款的是國會,而不是財政部。早期的美國每次發行新的國債都要國會批準,所以財政預算都是量入為出。上世紀30年代為了對抗大蕭條催生了羅斯福新政,在擴張財政換取就業的同時,財政赤字大幅增加。為了簡化手續,1939年美國國會立法通過國債上限法案來避免國會為每次發行新的國債而爭吵。
國債上限一共被提高過83次,平均每9個月提高一次。最近一次是2011年7月31日,國會在財政部現金告罄前最后一刻,將國債上限從14.29萬億美元的基礎上提高了2.1萬億美元。但是當時的代價就是同意了共和黨提出的在未來10年內削減相同數量的支出,直接造成了這次“財政懸崖”的問題。從邏輯上說,債務上限并不控制美國花多少錢,它只是限制了美國支付已同意支付金額的能力。
如果到今年3月國債上限還是沒有提高,財政部將需要馬上消滅所有的財政赤字,減少支出直至與收入平衡的水平。
根據高盛經濟學家亞歷克·菲利普斯(Alec Phillips)1月7日的研究報告,在未來的3個月里,財政部的支出水平很可能超過收入水平的約40%。2月15日至3月15日財政部將獲得2770億美元稅入,同期開支為4510億美元,其中很多是退稅。因此這一個月期間,財政部就有1740億美元的賬單不能支付。
相關新聞
更多>>